第一章
抚流民
萨尔浒之战后,大量百姓流离失所,逃往关内。熊廷弼深知,要想稳固辽东,必须安抚民心,让百姓重新回到家园。他派人四处张贴告示,宣布朝廷的安抚政策,承诺为返乡的百姓提供土地、种子和住所,并减免赋税。
为了让百姓安心,熊廷弼还加强了地方治安,严厉打击土匪和盗贼。他派出军队,在各个州县巡逻,保护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他还设立了粥厂,为无家可归的百姓提供食物和住所。
在熊廷弼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百姓开始返乡。他们在政府的帮助下,重新开垦土地,修建房屋,生活逐渐恢复正常。民心安定,也为熊廷弼整顿辽东防务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经抚之争
然而,就在熊廷弼的整顿工作初见成效时,一场更大的危机悄然降临。辽东巡抚王化贞主张主动出击,三个月内荡平后金;而熊廷弼则坚持以守为主,待时机成熟再行反攻。两人的分歧逐渐演变成激烈的争斗,朝中大臣也分成两派,互相攻讦。
王化贞拥兵十万,驻守广宁,根本不把熊廷弼放在眼里。他多次绕过熊廷弼,直接向朝廷上书,陈述自己的作战计划,并得到了一些朝中大臣的支持。而熊廷弼的主张却遭到了不少人的质疑,认为他过于保守,畏敌如虎。
熊廷弼心急如焚,他多次写信给王化贞,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希望他能够以大局为重,放弃冒险的计划。但王化贞却一意孤行,对熊廷弼的劝告充耳不闻。京抚不和的局面愈演愈烈,辽东的局势也变得更加复杂和危险。
暗流汹涌
在经抚之争的背后,是朝中激烈的党争。东林党人与阉党为了争夺权力,纷纷在辽东问题上站队,将军事问题政治化。熊廷弼和王化贞也成为了党争的工具,他们的命运不再仅仅取决于辽东的战局,更取决于朝中势力的博弈。
熊廷弼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他既要面对后金的军事威胁,又要应对朝中的政治斗争,还要处理与王化贞的矛盾。但他从未想过放弃,他依然坚守着自己的信念,竭尽全力整顿辽东防务,为大明王朝守护着这片边疆。然而,在复杂的局势面前,他的努力能否扭转乾坤,一切都还是未知数。
大明辽东防线的崩塌
data-faype=pay_tag>
天启元年的寒风裹挟着细雪掠过广宁城头,王化贞身披猩红斗篷立于雉堞之间,望着北方蜿蜒的辽河,眼中闪烁着狂热的光芒。他身后,副将孙得功率领亲卫簇拥而立,手中的长枪在暮色中泛着冷光。不出三月,必擒努尔哈赤于赫图阿拉!王化贞掷地有声的话语惊飞了城楼上栖息的寒鸦,而远处熊廷弼派来议事的信使,正顶着风雪艰难前行。
与此同时,百里外的沈阳行辕内,熊廷弼将一封加急军报重重拍在案上。羊皮纸上王化贞私自调兵两万的字迹刺得他太阳穴突突直跳。这位经略大人扯下束发的玉冠,任由灰白的发丝散落肩头,窗外的积雪落在他斑驳的鬓角,竟一时难以分辨。王化贞此举,是要将辽东十万将士推入深渊!他的怒吼震得帐中烛火剧烈摇晃,一旁的参军们大气都不敢出。
熊廷弼深知,后金八旗铁骑绝非等闲之辈。自萨尔浒惨败后,他苦心经营的三方布置策——以广宁为正面对抗,天津、登莱为侧翼牵制,再徐徐恢复实力——正在被王化贞的冒进计划彻底打乱。更令他忧虑的是,王化贞深信降将李永芳能里应外合,这种近乎天真的信任,在残酷的战场上无疑是饮鸩止渴。
冰面下的杀机
天启二年正月,辽河河面结起三尺厚的坚冰。努尔哈赤敏锐捕捉到战机,亲率六万八旗精锐,如黑色潮水般踏冰西进。后金斥候探得广宁守军分散出击的情报后,老汗王抚掌大笑:天助我也!他立即改变战术,放弃强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