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时都是前所未闻的创新。嬴韬眉头紧锁:君上,铁器珍贵,用于农具恐浪费。且按祖制,土地乃国君所有,岂可私授
张兵早料到会有反对。他沉声道:铁器虽贵,但能深耕增产,长远看利大于利。至于土地,将士用命为国,理当厚赏。唯有如此,方能激励士气,增强国力。
争论持续到深夜。最终,在张兵的坚持下,改革方案得以通过。看着大臣们退去的背影,张兵长舒一口气。这只是第一步,更艰难的还在后面。
三月后,春耕时节。
张兵亲自来到雍城郊外的公田,查看新式铁犁的使用情况。田野里,几头壮牛拉着铁犁缓缓前行,所过之处,泥土如浪花般翻起,比传统的木犁深了近一倍。
君上请看,这铁犁一天能耕三亩地,是旧犁的两倍!负责农事的官员兴奋地报告。
张兵蹲下身,抓起一把泥土捻了捻。作为农村长大的孩子,他深知深耕对增产的重要性。好!命工匠加紧打造,先在公田试用,效果好了再推广民间。
就在这时,一匹快马飞奔而来。马上的信使滚鞍下跪:君上,周王使者已到城外十里!
张兵心头一紧。这个时候周王派人来,是福是祸
雍城正殿,周使昂首宣读诏书:...秦侯仲讨戎有功,特赐青铜百钧,玉璧一双,加封为西陲大夫,统领戎事...
张兵恭敬接旨,心中却警铃大作。周王这是明升暗控,既表彰他的战功,又想将秦国绑在对抗西戎的战车上。
data-faype=pay_tag>
宴请使者后,张兵立即召来心腹密议。
周室这是要我们永世为其守边啊。嬴疾愤愤道。
嬴韬捋须沉吟:君上,周王此诏看似恩宠,实则暗含戒心。老臣听闻,虢公在周王面前多次进言,说我秦人野心勃勃。
张兵冷笑。作为穿越者,他早知道周王室对秦国的猜忌。历史上,秦国正是在周室衰微后才逐步东进的。
无妨。他胸有成竹,周王既命我统领戎事,我们便名正言顺地扩军备战。传令,在边境修筑三座新城,移民实边。
这...嬴韬犹豫,耗费巨大啊。
取之于敌。张兵眼中精光闪烁,西戎各部落牛羊马匹无数,我们可效仿他们,以战养战。
一个大胆的计划在他心中成形——他要利用周王的诏命,以防御西戎为名,逐步吞并周边的戎族土地,壮大秦国。
秋去冬来,转眼又是一年。
张兵站在新建的城墙上,望着远处忙碌的工地。这座被命名为安戎的新城已初具规模,城内规划整齐,街道纵横,可容纳五千军民。
君上,探马来报,犬戎部落正往西迁徙,似乎惧怕我军兵威。嬴疾汇报道。
张兵点点头:传令西境各城加强戒备,同时派使者接触那些弱小的戎族部落,许以通商之利,分化瓦解。
正说着,一名侍卫匆匆跑来:君上,宫中急报!上大夫嬴韬病重!
张兵心头一震。这位老臣虽常与他意见相左,但忠心耿耿,是朝中难得的稳重之臣。他立即启程返回雍城。
嬴韬的府邸笼罩在一片肃穆中。张兵快步走入内室,只见老人卧于榻上,面色灰白,已是弥留之际。
君上...嬴韬挣扎着要起身。
张兵连忙按住他:老卿家安心静养。
嬴韬摇摇头,颤抖着从枕下取出一卷竹简:老臣...自知时日无多...此乃老臣对国事的最后谏言...
张兵展开竹简,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小字,从吏治到民生,无不详尽。最后一段尤其醒目:...君上雄才大略,老臣叹服。然变法过快,恐生内乱。望君上缓图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