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心里已经有了答案。
回程时已是深夜,白易辰提议去医院取些资料准备论文。空荡荡的医院走廊里,只有他们两人的脚步声回响。在医生休息室,他们为论文的最终框架再次争论起来。
术后72小时内的心理干预必须考虑药物影响!白易辰敲着白板。
但你忽略了儿童的情感需求优先级!赵涵南寸步不让。
激烈的辩论持续到凌晨两点,当白易辰第N次引用某项神经学研究时,赵涵南突然停下翻资料的手,若有所思。
怎么了白易辰问。
如果我们把两种观点结合起来呢赵涵南眼睛发亮,不是谁先谁后,而是同步进行——生理干预为心理疏导创造条件,心理状态又促进生理恢复……
白易辰怔住了,随后大步走到她面前,一把将她抱起转了个圈:就是这样!你真是个天才!
赵涵南惊呼一声,随即笑出声来。白易辰将她放下,却未松开手。两人近在咫尺,呼吸交融。七年前,他们也曾这样为某个医学问题争论不休,最后总是以亲吻和解。
白易辰缓缓低头,却在最后一厘米停住,眼中带着询问。赵涵南闭上眼睛,轻轻迎了上去。这个吻温柔而克制,却比任何言语都更有力量。
一周后,他们的联合论文《基于神经可塑性与情感连接的儿童术后心理干预新模式》在《中华儿科杂志》发表,引起学界广泛关注。在论文答辩会上,有学者质疑方法论过于理想化。
这种跨学科合作是否真的具有临床可行性一位资深教授问道。
赵涵南刚要回答,白易辰已自然地接过话筒:正如我未婚妻所说……
全场瞬间安静,随后响起善意的笑声。赵涵南耳尖通红,却没有否认这个突如其来的称谓。白易辰趁热打铁,展示了小宇康复过程的视频记录,当画面定格在孩子送给赵涵南的画——那个酷似白易辰的医生天使时,全场响起热烈掌声。
论文成功的同日,白母筹备的捐赠仪式也在青山乡举行。当地媒体闻讯而来,小小的医疗站前挤满了人。白母穿着庄重的深蓝色套装,在镁光灯下显得格外紧张。当主持人邀请她发言时,出人意料的一幕发生了——这位一向优雅的妇人突然双膝跪地,向赵涵南深深低下头。
赵小姐,七年前我因偏见拆散你们,今天请允许我当众道歉。白母的声音通过麦克风传遍全场,我不求你原谅,只希望给我一个弥补的机会。
现场一片哗然,相机闪光灯此起彼伏。赵涵南愣在原地,随即快步上前,用力将白母扶起。
请别这样。她接过话筒,声音坚定,各位,这位母亲用七年时间弥补一个错误,而有些人一生都不曾道歉。她看向台下红着眼眶的白易辰,没有那些风雨,就不会有今天的彩虹。这个儿童心理援助中心,将是我们共同的新起点。
仪式结束后,白易辰将赵涵南拉到医疗站后的老槐树下。秋日的阳光透过树叶,在他们身上洒下斑驳的光影。
未婚妻这么自信赵涵南挑眉。
白易辰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巧的丝绒盒子:准备了七年,总该有点长进。他单膝跪地,赵涵南女士,你愿意让我用余生兑现当年的承诺吗
盒子里是一枚简单的钻戒,但在戒环内侧刻着一行小字:2016.10-永远。
赵涵南伸出左手,眼泪在阳光下闪闪发亮:这次不许再食言了,白医生。
白易辰郑重地将戒指戴在她手上,起身拥抱他等待了七年的新娘。槐树叶子沙沙作响,仿佛在见证这个迟来的承诺终于兑现。
远处,白母搀扶着程爷爷,两人相视一笑。七年的错过,终究换来了更珍贵的懂得。而青山乡的孩子们,即将拥有一位既懂医术又懂心灵的特别医生,和一位能把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