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剃头。

    正说着,一个背着书包的小男孩闯了进来,脸蛋红扑扑的,陈爷爷,我爸爸说让您给他留个位置,他下班就来理发!

    陈师傅笑着刮了刮男孩的鼻子,知道啦!小淘气,等你爸来了,爷爷给他理个最精神的发型。

    这时,店里又陆续来了几位老顾客。大家围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地聊起了往事。记得我结婚那会儿,就是在这儿理的发,那时候陈师傅手艺就好得没话说。

    一位中年大叔感慨道。

    可不是嘛!

    另一位大爷接过话茬,我家孙子从小就在这儿剃头,每次都乖乖的,就认陈师傅。

    陈师傅听着大家的话,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一边给赵大爷理发,一边说:这些年,看着巷子的人来来去去,孩子长成大人,大人又有了孩子。我这理发店啊,就像个时光驿站,见证了太多故事。

    然而,欢快的氛围很快被一阵沉重的话题打破。听说这次拆迁补偿款给得不多,好多人都不愿意搬。

    有人说道。

    是啊,这住了一辈子的地方,哪是钱能衡量的。

    另一个人附和道。

    陈师傅放下手中的剪刀,认真地说:不管搬不搬,咱们这槐花巷的情谊不能散。以后要是没了这理发店,我就挨家挨户去给老伙计们理发,只要大家不嫌弃。

    大家听了,纷纷笑了起来,笑声中却带着一丝苦涩。在这个小小的理发店里,槐花巷的老人们用回忆和笑声,对抗着即将到来的变迁,守护着属于他们的旧时光。

    第八章:巷口的早餐摊

    天还没亮,槐花巷口的早餐摊就亮起了昏黄的灯光。王婶和她的丈夫老李熟练地支起炉灶,架上蒸笼,开始了一天的忙碌。他们的早餐摊卖的东西很简单,包子、油条、豆浆,却深受巷子里居民的喜爱。

    老李,面发好了吗

    王婶一边往锅里倒油,一边问道。

    好了好了,就等下锅炸油条了。

    老李应了一声,开始揉面。

    不一会儿,油条的香气就飘满了巷子。住在附近的上班族和学生们闻着香味,纷纷来到早餐摊前。王婶,来两个包子,一杯豆浆。老板,三根油条,打包带走。

    王婶和老李忙得不可开交,脸上却带着满足的笑容。

    王婶,听说你们也要拆迁了,以后还能吃到你们的早餐吗

    一个年轻的上班族问道。

    王婶擦了擦额头的汗水,放心吧,小伙子。就算巷子拆了,我们也不会散。我们打算在附近找个新地方,继续卖早餐。只要你们想吃,我们就一直做。

    这时,一个小女孩蹦蹦跳跳地跑了过来,王奶奶,我要一个糖包子!

    王婶笑着递给她一个包子,慢点儿吃,别烫着。

    小女孩接过包子,突然说:王奶奶,我不想搬家,我还想每天来这儿吃包子。

    王婶摸了摸小女孩的头,乖孩子,就算搬了家,王奶奶也会想办法让你吃到包子的。

    小女孩听了,这才开心地笑了起来。

    早餐摊的生意渐渐淡了下来,王婶和老李坐在凳子上休息。老伴儿,你说咱们真的能找到合适的地方吗

    王婶有些担忧地问道。

    老李拍了拍她的手,别担心,车到山前必有路。咱们做了这么多年早餐,只要手艺在,还怕没生意再说了,这巷子里的老邻居们都支持咱们,肯定没问题。

    正说着,老张头推着豆腐脑摊走了过来,老王、老李,你们这儿还有空位吗我跟你们搭个伴儿,以后咱们一起摆摊!

    王婶和老李听了,脸上露出了笑容,好啊!有你一起,咱们这早餐摊就更热闹了!

    在槐花巷即将拆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槐花巷的烟火日常简介 >槐花巷的烟火日常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