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迁的阴影下,这些普通的摊主们相互扶持,用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编织着新的梦想。他们知道,只要心中有那份烟火气,无论走到哪里,都能重新撑起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第九章:巷尾的修鞋匠
在槐花巷的最尾端,有一棵古老的槐树,树下有一个小小的修鞋摊。摊主是个五十多岁的大叔,大家都叫他刘师傅。修鞋摊很简单,一张破旧的木桌,几把修鞋工具,还有几个放着各种鞋底和鞋钉的小盒子。
刘师傅的手艺很好,不管多破的鞋子,到了他手里,都能焕然一新。这天下午,一位穿着高跟鞋的女士急匆匆地走了过来,师傅,我的鞋跟断了,能修吗
刘师傅接过鞋子看了看,能修,您稍等一会儿。
说着,刘师傅戴上老花镜,开始熟练地修理起来。他先把断了的鞋跟取下来,然后挑选合适的鞋跟,用胶水粘好,再用钉子固定。不一会儿,鞋子就修好了。
女士试了试鞋子,满意地说:师傅,您这手艺真好!多少钱
刘师傅笑了笑,十块钱。
女士付了钱,感慨道:现在像您这样的修鞋匠可不多了。好多地方都不愿意修鞋,只想着卖新鞋。
刘师傅叹了口气,是啊,这手艺越来越不赚钱了。可我干了一辈子修鞋,要是不干了,总觉得心里空落落的。再说了,这巷子里的老邻居们都需要我,我不能放下他们不管。
正说着,住在巷子中间的张大爷走了过来,老刘,帮我看看这双鞋,穿着总觉得不舒服。
刘师傅接过鞋子,仔细检查了一番,张大爷,这鞋底磨得太薄了,我给您换个新鞋底吧。
张大爷点了点头,行,麻烦你了。对了,听说巷子要拆迁了,你有什么打算
刘师傅停下手中的动作,眼神中闪过一丝迷茫,我也不知道。这修鞋摊是我生活的全部,要是拆了,我真不知道该去哪儿。
张大爷拍了拍他的肩膀,别愁,总会有办法的。要不,你跟着我儿子去城里,在那边找个地方继续修鞋
刘师傅摇了摇头,我这把年纪了,去城里也不适应。再说了,我舍不得这槐花巷,舍不得这些老邻居。
就在这时,巷子里的几个年轻人走了过来,他们手里拿着一个本子和笔。刘师傅,我们是社区的,来统计拆迁的事情。您这儿的修鞋摊,到时候可能也得拆。
刘师傅沉默了一会儿,然后坚定地说:拆就拆吧。但只要我还能动,就不会放弃修鞋。就算以后在路边摆摊,我也要把这手艺传下去,给需要的人修鞋。
年轻人听了,纷纷对刘师傅竖起了大拇指。在这个小小的修鞋摊前,刘师傅用坚守和执着,诠释着对传统手艺的热爱,也守护着槐花巷最后的温度。
第十章:槐花纷飞时
拆迁的日子终于到了,槐花巷里弥漫着离别的愁绪。老张头的豆腐脑摊、刘阿姨的裁缝铺、老孙头的修车摊......
这些承载着无数回忆的小店,都在为最后的告别做着准备。
清晨,老张头依旧像往常一样,推着三轮车在巷子里叫卖。只是今天,他的声音里多了一丝哽咽。豆腐脑
——
热乎的豆腐脑
——
老邻居们纷纷围了过来,大家一边吃着豆腐脑,一边回忆着过去的点点滴滴。
老张啊,以后还能吃到你做的豆腐脑吗
李婶红着眼圈问道。
老张头强忍着泪水,能,一定能!等我找好新地方,第一个通知你们!
在裁缝铺里,刘阿姨正在为小雨赶制最后的裙子。布料终于找到了,她一针一线,缝得格外仔细。小雨,这裙子做好了,希望你能喜欢。
刘阿姨把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