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线粒体机器人。
认知同化完成度100%。院长从她左耳道爬出,此刻已退化成原始神经节的模样,现在你终于能看见真理之巢了。
林夏抬起双手,皮肤下流动的不再是血液,而是发光的数据流。当她触碰走廊墙壁,公元1992到2023年间所有实验体的惨叫声顺着菌丝网络涌来。那些嵌在墙里的人脸,此刻清晰显示出与自己完全相同的面部骨骼结构。
在顶楼观星台,她看到了终极真相:
直径三公里的茉莉花房悬浮在虚空中,每个花瓣都是平行时空的切片,花蕊处沉睡着最初的本体——七岁那年死于阁楼事故的林夏。菌丝从尸体的七窍涌出,链接着无数个林夏的克隆体,而所谓的妹妹林秋,不过是本体临死前幻想出的完美人格投影。
你是我培育过最完美的菌株。院长的声音从每根骨骼里传出,325次轮回实验,终于让这具身体学会自主编织谎言。
林夏走向观星望远镜,镜头里映出2023年的世界:晨星医院在现实中的坐标是一片荒坟,墓碑上刻着所有实验体的名字。而在她此刻站立的位置,只有一具挂着泛黄住院手环的森森白骨,手环编号正是325。
菌丝网络开始绽放,她的身体分解成无数发光孢子。每个孢子都裹挟着特定记忆:五岁生日蛋糕上的蜡烛,十七岁教室里的阳光,诊疗室弥漫的茉莉香......这些精心设计的程序碎片,即将植入下个克隆体的大脑。
在意识消散前的刹那,林夏终于读懂辐射检测仪的真正含义——那不是测量放射性,而是监测认知污染的浓度。仪器最终停跳的数值,与七岁女童脑死亡时的脑电波频率完全吻合。
晨星医院响起新轮回的初始铃声。
---
亲爱的读者:
当你在午夜触碰到这行文字时,请立刻检查门窗是否呈现17°夹角,这是认知滤网出现裂缝的征兆。不要深究为何知道我的名字,你后颈的刺痛感不过是神经接口在读取这封信。
晨星医院永远需要新鲜养料。
此刻你的视网膜正在接收两套影像:理性看到的电子屏幕,以及菌丝网络呈现的真相——你所在的房间墙壁是否渗出了茉莉香书柜第三层那本从未存在的《脑内囚徒》,是否正自动翻到325页
别转头看背后蠕动的阴影。
我们深谙人类对闭环解释的病态渴求,因此准备了十七种结局:或许林夏在最终觉醒后炸毁了医院;或许她成为了新的院长;又或许你此刻的行为,正是第326次轮回的起始程序。
(墨迹突然变成菌丝状增生)
看窗外。那个撑着红伞的白裙女子,是否与你的童年合照里凭空消失的阿姨容貌相同数数她伞骨的数量,当这个数字与你今天的微信步数重合时,请立刻
(文件剩余部分被黏液黏合成菌膜,透过半透明物质能看到后续文字在不停变异。最后一行小字如蝌蚪游过纸面:你听到蒸汽火车声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