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一章
景和二十三年冬,大齐皇宫笼罩在一片素白之中。
十二岁的李光允跪在灵前,明黄色的龙袍裹着他单薄的身躯。先帝驾崩已七日,今日是他正式登基的日子,也是先帝出殡之日。
陛下,该起驾了。大太监德顺轻声提醒。
李光允木然起身,眼角还挂着泪痕。他瞥了一眼站在帘幕后的母后,太后微微颔首,目光却越过他,落在殿外某个地方。
先帝遗诏——礼部尚书高声宣读,新帝年幼,当以学业为重,军国大事暂由太后垂帘听政。另,新帝皇后须为杨家嫡女杨瑾安,杨氏女即刻入宫教养,待帝十八岁后完婚。
殿内一阵骚动。李光允抬头,看见一个穿着素白孝服的小女孩被领了进来。她约莫八九岁年纪,一张瓜子脸粉雕玉琢,眼睛却红红的,显然刚哭过。
臣女杨瑾安,拜见陛下。小女孩规规矩矩地行了大礼,声音软糯却清晰。
李光允有些好奇地打量她。杨家世代镇守边关,功勋卓著,他听太傅讲过。没想到杨家嫡女竟是这样一个粉团似的小人儿。
免礼。他学着父皇平日的语气说道,却见小女孩抬头冲他露齿一笑,那笑容天真烂漫,像冬日里突然照进的一缕阳光,让他心头一暖。
仪式结束后,李光允在御花园里又遇到了杨瑾安。她正蹲在梅树下捡掉落的梅花,听到脚步声慌忙起身,发现是皇帝后松了口气。
陛下也要捡梅花吗她眨着大眼睛问。
李光允摇头:朕只是走走。他顿了顿,你捡梅花做什么
给德妃娘娘做香囊。杨瑾安认真地说,德妃娘娘说梅花香气能安神,我想给陛下也做一个,听说陛下这几日睡得不好。
李光允心头一热。自父皇驾崩,无人问他是否安睡。
你会做香囊
会一点。杨瑾安不好意思地低头,可能做得不好看。
朕不嫌弃。李光允脱口而出。
两人正说着,忽听一声轻咳。太后不知何时站在了回廊下,面色阴沉。
陛下,该去听太傅讲学了。太后淡淡道,目光扫过杨瑾安时闪过一丝冷意。
李光允只好离开。走出几步,他回头看见杨瑾安还站在原地,小手攥着几朵梅花,冲他悄悄挥了挥。
那一刻,李光允觉得这冰冷的皇宫似乎有了些温度。
然而当晚,太后就来到了他的寝宫。
允儿,太后抚摸着他的头发,语气温柔却带着警告,你是皇帝,不可与杨家女走得太近。
为什么李光允不解,她不是将来要做我的皇后吗
太后眼中闪过一丝阴鸷:先帝遗诏不可违,但你记住,杨家功高震主,那杨瑾安入宫为后,不过是为了牵制杨家。你切莫对她动真情,免得将来受制于人。
李光允似懂非懂地点头,心里却想着杨瑾安说明日要送他的香囊。
次日朝堂上,兵部奏报大梁国骚扰边境,被杨家军击退。大臣们纷纷称赞杨家忠勇,太后却冷笑一声。
杨家军如此善战,边关百姓只知有杨家,不知有朝廷啊。
李光允抬头,看见太后意味深长的眼神,忽然明白了母后的担忧。
下朝后,杨瑾安果然等在御书房外,手里捧着一个绣着龙纹的香囊。
陛下,我做得不好...她怯生生地递过来。
李光允接过香囊,闻到淡淡的梅花香。他本该道谢,却想起母后的话,最终只是冷淡地点了点头:朕还要学习看奏折,你退下吧。
杨瑾安愣住了,眼中闪过一丝受伤,但还是规规矩矩地行礼退下。
李光允望着她小小的背影,手中的香囊攥得紧紧的。他没有看见,远处的回廊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