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国库就被掏空了李光允冷笑,赵爱卿,你这个户部尚书当得可真称职啊。
赵冉扑通跪下:陛下明鉴!这些年太后垂帘,各项支出均由她老人家首肯,臣只是遵旨办事
够了。李光允打断他,从今日起,每一两银子的出入都要经朕过目。另外,朕要彻查这些年所有军费开支。
赵冉面如土色,连连称是。
待赵冉退下,李光允疲惫地揉了揉眉心。大太监德顺悄声上前:陛下,兵部高尚书求见。
高展李光允眼中闪过一丝厌恶,让他进来。
高展满脸堆笑地进来,行礼后道:恭喜陛下亲政。臣奉太后懿旨,已将禁军统领一职交由臣弟高扬担任,特来禀报。
李光允猛地站起:什么禁军统领何时轮到太后指派了
高展不慌不忙:陛下息怒。先帝驾崩后,禁军统领一职一直空缺,太后也是为陛下安危着想...
传朕旨意,高扬即刻卸任,禁军暂由副统领代管。李光允冷冷道,另外,兵部这些年军费账目,三日内呈上来。
高展笑容僵在脸上:陛下,这...
退下。
高展离开后,李光允一拳砸在案几上。他早知亲政不会顺利,却没想到太后一党如此明目张胆地揽权。
德顺,他忽然问道,杨家女...杨瑾安这些年可有消息
德顺一愣:回陛下,听说杨小姐离宫后应该是去了边关杨将军处。
边关...李光允望向西北方向,若有所思。当年那个小女孩,如今也该十五岁了。不知在边关风吹日晒下,可还保留着几分当年的灵动
这个念头一闪而过,他自嘲地摇摇头。眼下朝政糜烂至此,哪有闲心想这些。
传旨,明日早朝,朕要亲自点将,巡视京营。
而此时,京郊五十里的杨家田庄已今非昔比。原本五百亩的田庄如今扩展到一千五百亩,庄内新建了织坊、酒坊、粮仓,甚至还有一个小型马场。
十五岁的杨瑾安正在账房听管事们汇报。
布行上月净利三万两,江南客商订了五千匹云纹锦,定金已收。
酒坊新酿的高粱酒供不应求,醉仙楼要再加一百坛。
粮铺存粮充足,按小姐吩咐,已暗中收购了周边三县七成的余粮。
杨瑾安微微颔首,手指轻敲桌面:马场那边如何
回小姐,新到的三十匹河西马适应良好,其中五匹堪称良驹,可作战马。
好。杨瑾安眼中闪过一丝满意,那五匹单独饲养,日后送往边关。
会议结束后,杨忠留下低声道:小姐,边关来信,情况不妙。大梁国集结大军,随时可能进犯。
杨瑾安眉头紧锁:父亲那边粮草可够
最多支撑两个月。杨忠忧心忡忡,朝廷迟迟不发粮饷,恐怕是太后的意思。
杨瑾安起身走到窗前,望着远处的山峦。六年时光,当年那个十岁的小女孩已出落成亭亭玉立的少女。素净的衣裙掩不住她通身的贵气,而那双眼睛里的锋芒更让人不敢直视。
太后这是要借大梁国的刀杀我杨家。她冷笑一声,传令下去,变卖两处铺面,筹集银两购粮。再派人去边关沿线查看路线,做好运粮准备。
小姐,这可是我们大半积蓄啊!万一...
没有万一。杨瑾安打断他,父亲若败,杨家必亡。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杨忠肃然:老奴这就去办。
三日后,杨瑾安,巡视自家在县城的粮铺。她穿着普通富家小姐的衣裙,戴着面纱,只带了两个护卫。
酒铺生意兴隆,门口排着长队。杨瑾安正要进去,忽听街边传来一阵吵闹声。
臭丫头,唱得这么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