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面:还不够。从今日起,扩大酒坊规模,再买三百亩地种高粱。另外...她顿了顿,派人去查查高家在各地的产业,特别是与军需有关的。

    小姐是要...

    太后想饿死杨家军,我就让她先饿一饿。杨瑾安冷笑,先从高家的粮铺开始,把他们的客源都抢过来。

    又过了半年,杨瑾安名下的产业已遍布京城周边。布行、酒家、粮铺、药铺...她甚至开始饲养战马,暗中与边关将领做生意。

    最令人意外的是,她以杨氏私塾为名,聘请了几位被朝廷排挤的名儒大家来讲学。不仅佃户子女,连周边富户都争相送孩子来读书。而杨瑾安自己,则常常坐在最后一排,认真听讲。

    小姐,您为何要学这些枯燥的经义侍女不解地问。

    杨瑾安合上《盐铁论》,轻声道:要打败敌人,就得先了解他们赖以生存的规则。

    此时,距离她被逐出宫已过去三年。十三岁的杨瑾安,眼中再看不到半点天真,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锐利的智慧。她像一只潜伏的幼豹,静静等待着出击的时机。

    而皇宫中,十五岁的李光允正在为亲政做准备。太后加紧了对朝政的控制,高展已升任兵部尚书,高家不断敛财,朝中重要位置几乎都被太后党羽占据。

    陛下,边境急报!一日早朝,八百里加急传来,大梁国大军压境,已攻破两座边城!

    李光允拍案而起:杨家军呢

    杨将军率军死守,但粮草不足,恐难持久...

    李光允转向高展:兵部为何不拨粮饷

    高展不慌不忙:回陛下,国库空虚,臣已尽力筹措...

    好一个尽力筹措!李光允怒极反笑,朕倒要看看,兵部的账目上到底有多少银子!

    朝堂上一片死寂。太后在帘后轻咳一声:陛下,当务之急是应对大梁入侵。高尚书熟悉边事,不如派他前去议和...

    议和李光允冷冷打断,母后,大梁国都打到家门口了,还要议和

    他环视满朝文武,突然感到一阵无力。这就是他的江山,他的臣子危难关头,竟无一人可用

    退朝。李光允疲惫地挥手,明日再议。

    他不知道的是,就在同一时刻,杨家田庄里,杨瑾安正看着刚刚送到的密信,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太后果然动手了。她对杨忠说道,传令下去,变卖三处铺面,筹集银两。再开仓取粮,秘密运往边关。

    小姐,这可是我们大半积蓄啊!

    杨瑾安望向皇宫方向,眼中精光闪烁:放心,这笔投资,会有百倍回报。

    第四章

    又过三年,太和殿。

    十八岁的李光允端坐在龙椅上,冕旒下的面容肃穆。今日是他正式亲政的日子,太后刚刚撤去珠帘,将玉玺亲手交到他手中。

    儿臣必不负母后所托。李光允接过玉玺,声音沉稳。

    太后面带微笑,眼底却闪过一丝复杂:陛下已成年,哀家也该享享清福了。她转向满朝文武,自今日起,军国大事均由陛下决断,哀家不再过问。

    百官跪拜,山呼万岁。李光允望着匍匐在脚下的臣子们,胸口涌起一股热流。六年了,他终于等到了这一天。

    退朝后,李光允立即召户部尚书入御书房。

    朕要看看国库账目。他直截了当道。

    户部尚书赵冉擦了擦额头的汗:陛下,这...账目繁杂,容臣整理后再...

    现在。李光允敲了敲桌面,语气不容置疑。

    半个时辰后,李光允的脸色越来越沉。账目上的数字触目惊心——国库存银不足百万两,各地粮仓多半空虚,而历年税收账目混乱不堪,明显有人中饱私囊。

    六年时间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被废皇后她白手起家简介 >被废皇后她白手起家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