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或许没有所谓的失败品,只是换了一种存在方式。这些未能成纸的纤维,成为了鸟儿家园的一部分,也算是一种圆满。

    【秋分·晒谷坪】

    新稻收割,晒谷坪上铺满了金黄的稻谷。夜晚,月朗星稀,谷场成了天然的剧场。找出尘封的皮影箱,挂起白布,点亮油灯。

    将旧时留下的皮影人物一一摆弄。今天演的是《后羿射日》。当演到后羿弯弓搭箭,对准最后一个太阳时,天空毫无征兆地飘落起细密的雨丝。阳光尚未完全隐去,雨丝在月光下闪着光,形成一场奇妙的太阳雨。

    孩子们看得入了迷,全然不顾淋湿。光影、神话、突如其来的天象,交织在一起,构成一个魔幻现实般的秋夜。玉米垛的影子在雨丝中摇曳,仿佛也成了戏中的一部分。

    【寒露·篱笆事】

    院墙的竹篱笆有些松动。取来新的竹竿和麻绳,准备修补。挖开旧篱笆桩旁的土时,铁锹碰到硬物,发出铿的一声。

    刨开浮土,竟是一块碎瓷片。小心翼翼地清理干净,上面是青花纹样,似乎是一条鱼的尾巴。釉色温润,青花发色沉稳,是典型的宋代风格。

    捧着这半尾青花鲤鱼,想象它完整的样子,想象它曾经盛放过怎样的食物,又经历了怎样的破碎与掩埋。时光层叠,这片土地下,埋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故事。将瓷片珍藏起来,它为这平淡的农居生活,增添了一抹来自久远年代的遐思。

    【霜降·护书套】

    秋意渐深,夜读时手脚渐感寒意。那块蓝印花布,历经春夏,颜色略显陈旧,但更添了几分韵味。取来针线,将它裁剪缝制成一个简单的护书套。

    布料厚实,带着阳光和风的气息,包裹住冰冷的书页,也温暖了持书的双手。针脚在靛蓝的底色上留下细密的痕迹,如同在秋日的画布上绣下点点思绪。

    【菊与碗】

    篱边野菊盛开,金黄一片。采摘了些,准备晒干泡茶。那只摔裂的粗陶碗,在秋日里有了新用途。将菊花摊在碗底,放在窗台上晾晒。阳光透过窗棂,照在金黄的花瓣和古朴的陶碗上,构成一幅静美的秋日小景。碗沿的裂口,仿佛也成了风景的一部分,记录着器物的流转与生命的韧性。

    【山茱萸·粘稠力】

    后山的山茱萸红了,一簇簇挂在枝头,如玛瑙般诱人。采摘时,指尖能感受到果实表皮的微涩,以及轻轻揉捻时,果肉渗出的那种粘稠的、带有韧性的阻力。这小小的红色果实,蕴含着收敛、沉淀的力量,是秋天给予的馈赠。

    【新米·粥油香】

    新米下锅,熬煮成粥。米粒在水中翻滚、舒展,渐渐变得粘稠。米汤表面凝结出一层薄薄的、泛着油脂光泽的膜,俗称粥油。用勺子轻轻挑破,一股浓郁的米香瞬间升腾。这新米粥油的滋味,醇厚、温润,是土地精华最直接的体现,暖胃,也暖心。

    【风过·空箩筐】

    晒谷坪上,稻谷已收仓。空置的竹箩筐随意堆放着。秋风掠过,吹入箩筐的缝隙,发出呜呜的声响,像是一种悠远的、带着空旷感的共鸣。这声音里,有丰收后的安宁,也有季节轮回的萧瑟。

    【玻璃瓶·腌脆李】

    夏日里酿下的醉李早已吃完。秋天,又有了新的用途。将晚熟的青李洗净、拍裂,用盐和糖腌制,装入洗净的玻璃罐头瓶中。几天后,便成了酸甜爽脆的腌李。这是另一种秋日的味道,爽口,解腻。

    大雪·蛰伏

    【立冬·入窖藏】

    冬日初临,万物敛藏。地窖是天然的储藏室。将秋收的红薯、萝卜、白菜,以及腌制的雪里蕻,一一搬入地窖。

    地窖四壁是粗糙的夯土,带着阴凉潮湿的气息。墙壁上有几道深浅不一的裂缝,不知何时形成。我以这些裂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四时风物手帖简介 >四时风物手帖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