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姐都惊讶地看着我——大二学生能获得这种机会的少之又少。
论坛在北京,三天两夜,学校报销差旅费。张教授拍拍我的肩,好好准备报告。
论坛当天,我穿着用奖学金买的职业套装站在讲台上,面对上百位专家学者介绍我的研究成果。提问环节,一位白发教授的问题特别犀利,我险些招架不住。但当我引用了一组自己推导的数据后,他居然点了点头,在笔记本上记了什么。
会后,这位教授找到我:林沐同学,有没有兴趣来我们研究所读研我看过你之前发表的论文,很有潜力。
我愣在原地。这位看起来普普通通的老人,竟然是国内顶尖物理研究所的所长!
我...我打算继续跟着张教授学习。我最终回答,但很感谢您的认可。
回校后,我把这件事告诉了张教授。他大笑起来:老李想挖我墙角然后正色道,不过林沐,你真的可以考虑。他的团队在物理学领域是全国顶尖的。
我想先完成本科学习。我认真地说,然后...可能的话,我想跟您读直博。
张教授挑了挑眉:确定科研这条路可不好走。
我确定。我毫不犹豫。在实验室的这两年,我找到了前所未有的归属感。那些复杂的数据、精密的仪器,它们不会评判我,不会要求我成为什么人,只对我付出的努力和智慧给予最公正的回报。
大三那年,我获得了国家奖学金。颁奖典礼上,校长亲自为我颁奖,台下掌声雷动。我环顾四周,没有看到父母的身影——我没有邀请他们。但这一次,不是因为怨恨,而是因为我不再需要他们的认可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典礼后,我给他们发了条短信:【今天得了国家奖学金。】附带一张领奖照片。
母亲的回复很快到来:【宝贝真棒!爸爸妈妈为你骄傲!】
父亲则发来一条长消息,详细询问我的研究方向和未来规划,最后加了一句:【需要什么可以找爸爸帮忙。】
我没有回复关于帮忙的部分,只是简单说明了研究方向。经济上,我已经完全独立:科研津贴、奖学金和偶尔的论文稿费,足够我负担学生生活,偿还助学贷款,甚至开始有了少量存款。
大四毕业前夕,张教授找我谈话:林沐,关于直博的事,我有个建议。
您说。
去M国交换一年怎么样某院校有个合作项目,正好与你研究方向契合。张教授递给我一份资料,以你的成绩和发表记录,很有希望拿到全额资助。
我翻开资料,心跳加速。教授提到的学校是世界顶尖的理工科学府!但紧接着,一个现实问题浮现在脑海:签证需要资金证明...
项目包含生活费。张教授仿佛看穿我的顾虑,足够覆盖你在M国的花销。
那天晚上,我久违地主动给父母打了电话。当母亲激动的声音传来时,我平静地说:我申请了去M国交换一年的项目,需要一些家庭信息填表。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然后是母亲带着哭音的回应:好...好...你需要什么,我们都配合。
在等待申请结果的日子里,我整理着大学四年的物品。在一个旧笔记本里,我翻到了高中毕业时写下的逃生计划,不禁莞尔。那个如临大敌、把离家出走当成军事行动的女孩,如今已经能从容地规划跨国学术交流了。
最终,我如愿以偿地获得了M国的访问学者职位。出发前一天,父母来学校送我。这次见面比上次自然多了,母亲甚至小心翼翼地拥抱了我一下。
到了那边记得报平安。父亲说着,递给我一个信封,一点心意...国外花销大。
我犹豫了一下,接过信封:谢谢,但我不一定用得上。
拿着吧。父亲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