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在老家补拍的结婚照,小兰头顶的山茶花画得比真花还鲜艳;右边是去年卢浮宫特展的合影,他身旁穿着定制旗袍的妻子,眼里依然盛着那个追母鸡的傻姑娘的星光。

    窗外飘起雪,刘辰突然用家乡话问:想回去看看吗小兰的回应是把调色板扣在他掌心,上面是她刚调出的颜色——精确复刻了他们初见那天的晚霞。

    他大笑起来,想起离乡时父亲说的傻子生傻子的诅咒。如今这诅咒变成了巴黎艺术界最昂贵的签名,而当年那个不甘心的新郎,早已在无数个教妻子系鞋带的清晨里,悟出了比画廊账目更珍贵的真理。

    第三章:破碎的画框

    卢森堡公园的梧桐叶被十月的雨打得簌簌作响,刘辰撑着黑色油纸伞,看雨滴在小兰刚完成的画作《故乡的桥》上晕开墨色。这幅水墨画里的石拱桥,分明是当年他们初遇时李家村口那座。

    颜料...小兰突然松开画笔,沾满靛蓝的手指悬在半空。刘辰熟练地从帆布包里掏出新买的群青颜料,发现她目光正穿过雨幕,落在公园长椅边蜷缩的吉普赛女孩身上。那女孩怀里抱着裂开的画框,碎玻璃划破了她的手腕。

    和当年的我好像。小兰的中文仍带着李家村的口音。五年来她学会了法语,却始终改不掉这个腔调。刘辰望着妻子被颜料染得斑驳的围裙,想起初见她时那件打着补丁的蓝布衫。此刻她冲向雨中的身影,与当年在庙会抓起画笔的少女重叠在一起。

    吉普赛女孩的破画框里藏着半张烧焦的地图。当小兰用银簪挑开夹层时,刘辰认出那是上海法租界的平面图,上面用红墨水标出的位置,正是他们五年前住过的阁楼。

    这是马蒂斯先生的标记。小兰指尖发颤。那位赏识她的老画家在送他们去巴黎的邮轮上,曾展示过同样的红墨水笔迹。雨突然变大,油纸伞上传来子弹般的敲击声。

    当晚他们的公寓遭窃。盗贼撬开了所有画框,却对抽屉里的法郎无动于衷。刘辰在碎玻璃中发现半枚带血指纹,形状像极了小兰画作上常用的朱砂印章。

    蒙马特高地的旧画室里,小兰对着空画架发呆。她为秋季沙龙准备的《金色麦浪》连同画架不翼而飞,地板上却多了几朵新鲜的向日葵——正是她画作里点缀在麦田边的品种。

    看这个。刘辰从向日葵花茎上取下一张微型胶片,对着煤气灯显现出模糊的方程式。他医学院毕业的眼睛立刻认出,这是某种神经药物的分子结构图。

    次日《费加罗报》登出消息:制药大亨杜邦的独女患上怪病,只会模仿梵高画作里的笔触。刘辰盯着报纸上女孩病房的照片,窗帘的纹路与小兰失踪画作的笔法如出一辙。

    循着吉普赛女孩提供的地址,他们找到圣心教堂后的古董店。店主是当年上海法租界的老钟表匠,他颤巍巍捧出个瑞士八音盒,播放的旋律正是刘辰妹妹刘玉小时候常哼的苏州评弹。

    暗门后的密室里,马蒂斯被绑在轮椅上,面前摆着小兰的《金色麦浪》。老画家艰难地转动眼球——他的虹膜里嵌着微型密码盘。刘辰用银簪拨动密码时,整面墙突然翻转,露出满墙的医疗报告。

    他们用我的画...做实验小兰抓起报告,上面记载着如何通过特定色彩组合刺激大脑颞叶。最后一页贴着刘玉的照片,标注着最佳受体基因提供者。

    暴雨夜的塞纳河畔,刘辰把硝酸银溶液倒在被盗画作的仿品上。原本金黄的麦田显现出蓝色网格——正是杜邦制药实验室的平面图。小兰突然抢过画布冲向铁桥,对着追兵展开画卷。

    看啊!这才是真正的《金色麦浪》!她声嘶力竭的呼喊中,画布在雨中迸发出耀眼的磷光。追捕者纷纷倒地抽搐,他们太阳穴上的金属植入物正与小兰画中隐藏的频段共振。

    赶来的警察在河岸捞起个铁皮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被迫的新郎简介 >被迫的新郎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