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掌心的佛珠硌得指节发疼,却压不住心口翻涌的潮声
——
原来这世间最苦的,不是众生皆苦,而是明知众生皆苦,却偏要在这苦海里,遇见一朵开错了季节的莲。
第二章:相处红尘中的牵挂
晨钟穿透薄雾,第三声余韵尚未散尽,叶昭宁已立在禅房外梅树下。残雪压枝,白花簌簌落在她肩头,单手持着玄烬削制的木剑,腕间绷带早被晨露洇湿,暗红血渍正顺着木纹缓缓晕开。
伤口要再裂开,怕是要养到立夏。
玄烬的声音从身后传来,竹编食盒轻轻搁在石桌上。他望着她手背暴起的青筋,木剑在青石板上划出歪斜的剑痕
——
那是镇北军破阵步法的起势,每个落点都带着不顾伤势的狠绝。
叶昭宁收势时踉跄半步,木剑
当啷
坠地:小师父又来监工
转身扯下汗巾,却见玄烬目光紧锁她左肩的绷带,血渍比昨日更浓。
玄烬蹲身拾起木剑,指尖抚过她方才站立处的水痕:佛经说
,将军这般折腾,可是要在伤口上开花
抬眸时,撞见她唇角微扬,晨光穿透梅枝,在她眼尾旧疤镀上金边,恍惚间竟与壁画里怒目降魔的金刚重叠。
食盒里青菜粥热气袅袅,配着两碟腌笋。叶昭宁端碗时,瞥见玄烬正在石桌上铺晒她的铠甲。甲胄内侧绣着细密梵文,是去年在此求的平安咒。他指尖划过护心镜,那里半朵残莲的刻痕凹凸不平,边缘还留着兵器撞击的凹痕。
这是...
玄烬摩挲着残莲纹路,忽想起藏经阁焚毁的《华严经》插图,剥落的莲瓣下,也曾藏着相似刀刻。
十六岁首战,父亲所赠。
叶昭宁咽下一口粥,咸鲜腌笋混着温热米香,却填不满空荡荡的心,他说莲心虽苦,却能护人周全。
目光落在玄烬褪色的平安结上,红绳里隐约露出半截银穗,小师父的平安结...
是俗家时戴的
玄烬如遭电击,佛珠滚落石桌:将军快用粥,凉了伤胃。
转身走向梅树,无意识摩挲着戒疤
——
那是三年前得知全家入狱,在佛前燃香留下的灼痕。记忆翻涌,刑场那日乌云蔽日,圣旨宣读声与母亲的哭喊交织成噩梦。
午后的碑林浸在春阳里,叶昭宁跟着玄烬拾级而上。每块墓碑前都摆着新折的山花,她驻足在
李长庚
碑前,见碑脚新画的莲花墨迹未干。
昨日誊抄阵亡名册...
玄烬蹲下身擦拭碑面,声音轻得像怕惊醒亡灵,发现长庚副将生辰,竟与我胞弟相同。若他还在,应与将军同岁。
抬眼望向远山翻涌的云雾,恰似当年刑场遮蔽天日的阴霾。
叶昭宁忽然按住他擦碑的手,触感如触枯叶,清瘦却藏着隐忍的力道。她看见他睫毛剧烈颤动,指腹无意识抚过她掌心薄茧,仿佛在确认某种早已消逝的温度。
玄烬。
她第一次唤他法名,惊飞碑顶山雀,可知我为何总来碑林
指尖划过
镇北军
三字,笔画比别处深三分,每块石头,都是活着的人心里的疤。而你...
让这些疤,有了温度。
玄烬猛然起身,僧袍扫落山花。他不敢直视她眼中倒影,那个被佛经浸泡三年的灵魂,正被她的目光灼出裂痕。忽然瞥见山脚下官道烟尘四起,心跳骤然失序。
将军,怕是有战事。
他掐紧掌心强迫冷静,西南方向的烟尘,是骑兵急行。
叶昭宁望去,凤眼瞬间收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