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歪扭却饱满的弧度——和六年前刻在老祠堂梁柱上的赵有兄一样,带着手工特有的温度。

    婚礼定在五一,没有婚纱,没有红毯。赵有兄穿着自己改的蓝布衫,领口用小芳寄来的红头绳碎布绣了整圈牵牛花,针脚是母亲帮着密的。当年烧了你的课本,母亲蹲在她脚边,用旧被面给她缝新鞋垫,现在娘给你绣朵真花,开不败的。鞋垫上的牵牛花攀着铁丝样的藤蔓,花蕊处缀着颗从水泥厂捡的碎钻——那是柱子特意留的,说像她眼里的光。

    孩子们的礼物堆在教室的讲台上。朵朵用超市废弃的包装带编了个花篮,里面塞满用旧手机壳做的喜糖盒,每个盒子上都画着小灯;虎娃和二蛋抬来个铁丝扎的花树,枝头挂着他们捡的矿泉水瓶剪成的花瓣,风吹过叮当作响,像极了2014年暴雨后岩洞里的塑料瓶灯。最特别的是小芳从城里带回的礼物:用婚纱店

    scraps

    做的头纱,其实是块缀着亮片的碎布,被她用玉米皮编成了发箍,戴在赵有兄头上,碎亮片落在蓝布衫上,像撒了把星星。

    柱子的婚车是那辆二手电动车,车筐里垫着赵有兄用化肥袋改的坐垫,边缘缠着红棉线。他穿着镇上买的新工装,口袋里却揣着个铁盒——里面装着从老祠堂废墟捡的铁丝花瓣、中学时她送的铁丝钥匙扣,还有昨夜刚拧好的银戒指,戒圈上刻着极小的有和柱,是用修手机的镊子刻的,歪扭却郑重。

    迎亲队伍从晒谷场出发时,全村人都来了。王老师抱着当年的诺基亚,里面存着陈老师从城里发来的祝福语音;表姑拎着用废油桶改的红灯笼,说要照路;就连柱子他爹都来了,手里攥着个玻璃瓶,里面装着后山的泉水,说要给新人洗手——那是村里最朴素的祝福。

    婚礼仪式就在新校舍的操场,讲台成了主婚台。赵有兄看着台下,突然发现母亲正把弟弟的旧书包改造成收纳袋,布料上的补丁是她小学时缝的,此刻被母亲用新线仔细加固。等你有了娃,母亲低声说,娘给娃缝个带星星的书包。这话像颗种子,落在满是手工痕迹的春天里,让赵有兄想起自己用烟盒纸折的千纸鹤,翅膀上写着手能缝补日子。

    交换信物时,柱子掏出个铁皮盒,里面是用废电路板刻的对牌,正面是山和光,背面是他们名字的首字母。在技校学的蚀刻,他耳尖发红,原本想刻得好看点,结果像狗啃的。赵有兄却觉得这是世上最精致的信物,就像她用铁丝弯的花瓣,用废挂历做的笔记本,每道不完美的痕迹里,都藏着他们互相懂得的密码。

    婚宴摆在晒谷场,餐桌是用旧课桌拼的,桌面贴着孩子们的手工作品:用易拉罐做的花瓶插着映山红,用塑料瓶改的水杯装着山泉水。虎娃举着手机拍视频,镜头扫过赵有兄用婚礼剩的喜糖纸做的星星灯,突然定格在柱子给她戴戒指的瞬间——铁丝戒指在阳光下闪着微光,像把小钥匙,打开了藏在山径上的所有故事。

    暮色漫过群山时,柱子悄悄拉着赵有兄走向后山。当年的老祠堂废墟上,新栽的梧桐树已经发芽,树干上钉着块木牌,是虎娃用歪扭的字写的赵老师和柱子叔叔的光。柱子蹲下来,从口袋里摸出个东西:是2012年她刻在铁丝围墙上的山字拓片,被他用透明胶仔细粘在卡片上,边角还画着牵牛花。一直想告诉你,他声音轻得像春风,那天你刻字时,血珠滴在‘山’字底下,像朵小花开了。

    山风掠过树梢,带来孩子们的笑声。远处的新校舍亮着灯,是朵朵在给低年级的孩子讲赵老师的手工课。赵有兄摸着木牌上的刻痕,突然明白,他们的婚礼没有华丽的装饰,却处处是手工的温度:用废电线扎的喜字、用碎布绣的牵牛花、用旧物改的信物,这些曾被生活揉皱的碎片,在彼此手中拼成了最温暖的图景。

    夜渐深,晒谷场的灯火次第亮起,都是孩子们做的小台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山径上的光简介 >山径上的光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