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第一章
大海对话。刘宇摘下潜水镜,在防水板上写道。黎溪看着他发亮的眼睛,知道他们又踏上了新的冒险。

    在实验室里,两人用现代科技解析古琴残骸。他们发现,琴腹内藏着微型铜管,组成类似管风琴的结构。当注入特定频率的声波,铜管会产生共鸣,模拟出不同的自然声响。

    这简直是古代的声波武器。黎溪惊叹道。她突然想起唐代军营里,琴师用琴声扰乱敌军心神的画面,或许这种技术,在千年间一直在秘密传承。

    10

    永恒的回响

    修复明代松风的过程比想象中艰难。刘宇每天泡在实验室十几个小时,尝试复原古代的声学结构;黎溪则走访各地古琴大师,研究失传的调音技法。

    这天深夜,实验室的灯光依旧明亮。黎溪正在调试琴弦,突然听到一阵熟悉的旋律。她转头望去,只见刘宇戴着自制的骨传导装置,正用电脑模拟古代声波图谱。

    听,这是郑和船队记录的导航声纹。他将耳机递给黎溪。透过耳机,黎溪仿佛置身于六百年前的海面,波涛声、琴声、船员的呼喊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一曲壮丽的航海史诗。

    就在这时,青铜铃铛再次发出强烈震动。刘宇的骨传导装置自动切换模式,将铃铛的震动转化为声波图谱。令人震惊的是,图谱与明代古琴的声纹完全匹配。

    我明白了!黎溪突然喊道,青铜铃铛不仅是信物,还是声波接收器。它一直在等待与松风共鸣,传递跨越时空的信息。

    两人立即着手实验。当他们将青铜铃铛放置在古琴的共鸣箱上,奇迹发生了——古琴发出空灵的声响,墙壁上投影出郑和船队的航行路线,而路线的终点,指向一个未知的海域。

    11

    松风永续

    三年后,海上丝绸之路声学文明特展在国家博物馆开幕。主展厅中央,明代松风古琴与唐代复刻品并排放置,青铜铃铛悬浮在两琴之间,发出柔和的光芒。

    参观者们佩戴特制耳机,就能听到跨越千年的琴声对话。当现代音乐家即兴演奏时,古琴会自动生成和声,仿佛古今琴师在隔空合奏。

    黎溪和刘宇站在展厅角落,看着孩子们好奇地触摸互动装置。一个小女孩手腕上的朱砂胎记引起了黎溪的注意,她和刘宇相视一笑——命运的轮回,或许又在悄然展开。

    接下来想去哪里刘宇用手语问道。

    黎溪指向墙上的世界地图,目光落在郑和航线的终点:听说那里有座神秘的岛屿,渔民常听到奇怪的琴声。

    夕阳的余晖透过展厅的落地窗洒进来,为他们的身影镀上金边。青铜铃铛的微光中,黎溪轻轻拨响松风,悠扬的琴声穿过时空,诉说着永恒的守护与传承。

    而在某个平行时空里,唐代的琴师与女将军、明代的航海夫妻、现代的修复师与琴家,他们的故事仍在继续,就像永不消逝的松风,永远回荡在岁月的长河中。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首页 >松风与铃简介 >松风与铃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