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我在村委会组织了一场说明会,特意带去了用我的保鲜技术处理过的水果样品。当那些保存了一个月依然色泽鲜亮、口感清脆的苹果和桃子摆在桌上时,不少村民发出了惊叹声,眼神里露出了期待。
就在我以为局面有所好转时,李刚猛地一拍桌子站了起来:孙阳!你这玩意儿看着好,成本得多高能卖出去吗别到时候搞出来一堆东西烂在仓库里,坑的是咱们全村人!
张德明紧跟着煽风点火:就是!你这是画大饼!我们农民要的是实实在在的收入,不是听你吹牛!
人群里,几个明显是他们提前打过招呼的村民也开始起哄:
对!别忽悠我们!
先把工资待遇说清楚!
别搞那些虚头巴脑的!
质疑声、指责声、起哄声混杂在一起,像潮水一样向我涌来。我看着台下那些或怀疑、或贪婪、或被煽动得面红耳赤的脸,一股巨大的压力和深深的失望瞬间攫住了我。
我以为回家是梦想的开始,没想到,迎接我的却是一个精心布置的局。
家乡的水,远比我想象的要深,要浑。我紧紧攥着拳头,指甲几乎要嵌进肉里。这第一仗,我该怎么打
02
暗流涌动
那场不欢而散的村委会会议像一根刺,深深扎在我心里。李刚和张德明的嘴脸,还有那些被煽动起来的村民的眼神,让我第一次尝到了寒意。但我不能退。我卖了城里的房子,赌上了全部身家,不是为了听几句风言风语就打退堂鼓的。
他们不是质疑成本、质疑技术吗行,我就做给他们看!
我咬紧牙关,没再去找村委要支持,直接动用了自己的积蓄,在村子边缘租了一块废弃的旧仓库,找人简单修缮,又从外地订购了最基础的加工和真空包装设备。钱像流水一样花了出去,每花一分,心就往下沉一分,但也多了一分破釜沉舟的决心。
李刚和张德明冷眼旁观,偶尔在村里散布几句看吧,我就说他不靠谱,瞎折腾的风凉话。我懒得理会。
设备运到的那天,我亲自带着几个愿意跟我干的年轻人,还有几个实在困难、抱着试试看心态的婶子,一头扎进了厂房。从设备安装调试,到操作流程,再到最关键的保鲜液配比和浸泡时间,我手把手地教,嗓子都快喊哑了。
孙阳哥,这机器看着吓人,俺们能学会不一个叫二柱的年轻人有些胆怯。
放心,不难,我盯着呢。这技术看着玄乎,其实就是控制好时间和温度,比伺候庄稼简单。我拍拍他的肩膀,尽量让自己的笑容看起来轻松。
第一批用新技术处理过的山楂和苹果干打包完成时,我看着那些色泽鲜亮、仿佛刚从树上摘下来的果干,心里悬着的大石终于落了一半。我没走传统的批发市场,而是联系了以前在城里认识的朋友,直接对接了几家高端超市和精品水果店。
样品寄过去没几天,电话就来了。
孙总!你这果干太牛了!口感绝了,关键是保质期,我们测试过,放一个月还跟新的一样!客户反馈非常好,我们要追加订单,有多少要多少!电话那头,朋友兴奋的声音让我差点掉下眼泪。
成功了!我的技术得到了市场的认可!
订单像雪片一样飞来,小小的加工厂立刻忙碌起来。机器二十四小时不停运转,请的人手也越来越多。最初那几个跟着我的村民,脸上终于露出了踏实的笑容,拿到第一个月工资时,更是激动得手都在抖。
加工厂的成功,很快就传了出去,甚至吸引了城里人的注意。一天,一辆黑色的小轿车开到了我们这偏僻的山坳里,车上下来一个西装革履、戴着金丝眼镜的中年男人,自称是乡村振兴基金的投资人,刘总。
孙总年轻有为啊!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