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意了。
宴席就摆在村里的空地上,流水席,气氛搞得很热烈。李刚端着酒杯,满场飞窜,尤其对着几个负责关键设备操作的老员工,更是频频敬酒,嘴里说着辛苦了、以后厂子好了少不了你们的、孙阳这小子能处之类的场面话。
我当时没多想,也跟着喝了几杯。可我没注意到,李刚给那几个关键岗位的工人倒酒时,用的是不同的瓶子,眼神里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狡黠。
第二天一早,我兴冲冲地赶到厂里,准备迎接贵客。可推开厂房大门,我傻眼了。
机器旁空无一人,地上歪七扭八地倒着几个酒瓶。几个负责核心工序的老员工,包括二柱在内,全都趴在休息室的桌子上,鼾声震天,怎么叫都叫不醒!
怎么回事!我心急如焚,一股不祥的预感瞬间笼罩了我。
剩下的几个工人面面相觑,一个年轻点的小伙子小声说:昨晚…昨晚李哥带着他们几个喝到半夜,说今天放半天假……
李刚!又是他!
我气得浑身发抖,可现在不是追究的时候。超市的采购经理马上就要到了!我赶紧组织还能动的工人,试图重新启动生产线,但人手根本不够,懂关键技术操作的都醉倒了。整个厂房乱成一锅粥,半成品堆得到处都是。
就在我焦头烂额,满头大汗地试图抢救时,一辆锃亮的黑色轿车缓缓驶进了厂区。采购经理,一个戴着眼镜、看起来很精明的中年男人,在刘总的陪同下走了进来。
看到厂里这副景象,采购经理的眉头立刻皱了起来。
孙总,这就是你说的管理有序的现代化工厂他的语气带着明显的质疑。
我刚想解释,李刚却带着几个村民恰好出现。他一脸焦急地跑到采购经理面前:哎呀,领导,你可算来了!你快给我们评评理!这活太累了,孙阳还拖欠我们工资!
他身后几个村民也跟着起哄:是啊!累死累活的,钱还少!干不动了!我们要加工资!
他们吵吵嚷嚷,故意把声音放大,完全无视我铁青的脸色和拼命使的眼色。
采购经理的脸色越来越难看,他冷冷地扫视了一圈混乱的厂房和义愤填膺的村民,最后把目光定格在我身上,失望地摇了摇头:孙总,看来我们对合作的理解有很大偏差。管理如此混乱,工人心态如此不稳,产品质量如何保证这次的合作,我看就算了吧。
说完,他甚至没给我任何解释的机会,转身就和刘总一起上了车,绝尘而去。
完了!一切都完了!
那份能让工厂起死回生的大订单,就这样在我眼前,被李刚亲手搅黄了!
订单泡汤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飞遍了全村。李刚和张德明立刻抓住机会,添油加醋地散布消息,说是我管理不善、技术不过关才导致客户跑单,让村里蒙受了巨大损失。他们甚至联合那个一直没露面的刘总,一起向村委会施压。
很快,村委会贴出通知,要召开全村听证会,公开、公正地解决加工厂的问题。
我知道,这根本不是什么听证会,这就是一场针对我的鸿门宴,一场公开的审判!
听证会那天,村委会大院里挤满了人。李刚和张德明站在台前,唾沫横飞。张德明拿出几本假账,指着上面的数字,控诉我账目混乱,中饱私囊。李刚则痛心疾首地列举我的罪状:他那个所谓的保鲜技术,根本就是吹牛!成本高得吓死人,还卖不出去!他还拖欠工人工资,把我们当牛做马!
我试图拿出真实的账本和技术检测报告反驳,可我的声音完全被淹没在台下刻意制造的嘘声和起哄声中。
最让我心寒的是,台下,几个我曾经优先招进厂、给过帮助的贫困户,眼神躲闪着,也在李刚和张德明的威逼利诱下,站出来附和着指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