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馨在席间流淌。饭后,郭皇后犹豫片刻,轻声道:陛下...臣妾有一事相求。
但说无妨。
由校大婚后,按祖制当迁出东宫。臣妾想着...能否让他暂缓一年臣妾实在舍不得...
朱常洛握住妻子的手:朕明白。其实朕正有意改革旧制——太子大婚后仍可留居东宫,直到朕...退位或驾崩。
郭皇后大惊:陛下何出此言!您正当盛年...
朱常洛笑着摇头:朕今年已四十有六,不算年轻了。朕打算再过五年,待由校更加成熟,便禅位给他,做个太上皇,与你一起颐养天年。
这番话半真半假。作为穿越者,朱常洛确实计划在适当时候禅位,避免历史上皇帝晚年昏聩的悲剧。但他没说的是,他感觉自己的时间或许不多了——近来常有眩晕之感,这是历史上朱常洛早逝的前兆。
郭皇后感动得泪流满面,夫妻二人执手相看,多年的隔阂在这一刻烟消云散。
春去秋来,转眼到了泰昌十二年的重阳节。朱常洛在乾清宫召见太子和几位重臣,总结十年来的改革成果。
杨涟捧着厚厚的账册汇报:陛下登基以来,清丈田亩新增纳税田地二百八十万顷,一条鞭法使税赋增收五成;太仓银库存银达一千二百万两,为万历朝的三倍;京营及九边兵力增至六十八万,火器配备率超过七成...
左光斗接着道:科举改革后,取士更加公平;驿站整顿节省开支每年四十万两;开放月港、广州等口岸,市舶司年入关税八十万两...
朱由校补充:儿臣近日视察京畿水利,新修的十二处闸坝使百万亩旱地变良田。陕西推广的番薯、玉米等抗旱作物,使饥民数量大减。
朱常洛听着这些汇报,心中感慨万千。十二年前他刚穿越时,大明内忧外患,国库空虚,党争不断。如今的大明,虽不敢说四海升平,但已呈现中兴气象。
诸位爱卿辛苦了。朱常洛环视众人,然大业未竟,不可懈怠。辽东虽定,女真犹存;吏治虽清,贪腐未绝;国库虽盈,隐患仍在。
他转向朱由校:由校,朕近日颇感疲惫,欲往西苑静养一段时日。朝中诸事,就托付给你了。
朱由校跪地领命:儿臣必兢兢业业,不负父皇重托。
当夜,朱常洛独自在御书房整理这些年的笔记。从《中兴十策》到《火器改良要略》,从《边防守备》到《吏治考成》,厚厚一摞手稿记录了他改变历史的每一步。
窗外秋风飒飒,烛光摇曳。朱常洛忽然感到一阵眩晕,连忙扶住桌角。待眩晕过去,他苦笑着摇摇头——这具身体终究逃不过历史的宿命吗
皇爷,该歇息了。王安轻声劝道。
朱常洛点点头,却没有移动。他取出一张信笺,提笔写下《诫太子书》,谆谆叮嘱朱由校未来需要注意的事项:警惕女真再起,防备气候变冷导致的灾荒,继续推进火器革新,善待百姓...
写完后,朱常洛走到窗前。秋夜星空璀璨,紫禁城的灯火如星河般闪烁。十二年前那个医药销售王加锋的灵魂,如今已与朱常洛完美融合。他不再有现代人的疏离感,而是真切地感到自己就是这片土地的主人,是这个伟大帝国的掌舵者。
陛下...王安再次轻声呼唤。
朱常洛深吸一口气:走吧。
他最后望了一眼星空,转身走向寝宫。身后,烛光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仿佛一个顶天立地的巨人,守护着这个他亲手改变的大明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