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愈发艰难,身体疼痛和心灵折磨让她渐渐失去希望。看着康熙为自己四处奔波却无能为力,巧儿心中满是心疼与无奈。
一日,巧儿趁康熙来看望自己,泪流满面地说:皇上,巧儿不想再连累你了。这宫廷实在不适合巧儿。巧儿想离开这里,回到清灵庄,过回以前平静的日子。
康熙紧紧握住巧儿的手,眼中满是不舍与愧疚:巧儿,是朕对不起你,没能保护好你和孩子。朕怎能让你独自离开,朕要和你一起走。
巧儿摇头说道:皇上,你是一国之君,肩负天下苍生重任,怎能随巧儿离去。巧儿只希望皇上好好治理国家,让百姓安居乐业。
然而,康熙心意已决,深知巧儿在宫中已无立足之地,若继续留此,只会遭受更多苦难。于是,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康熙带着巧儿,避开宫中侍卫和太监,悄然离开了紫禁城。
data-faype=pay_tag>
八:香消玉殒梦成殇
康熙和巧儿一路辗转,终于回到清灵庄。然而,经历宫廷种种磨难,巧儿身心早已疲惫不堪。回到家中,见到父母那一刻,巧儿再也支撑不住,昏了过去。
王老汉夫妇急忙请来郎中为巧儿诊治,郎中摇着头无奈说道:姑娘身体虚弱,又遭受太多惊吓和折磨,如今心力交瘁,恐怕……
巧儿醒来后,精神变得恍惚,时常一个人坐在院子里,望着天空发呆,嘴里喃喃自语着听不懂的话。康熙守在巧儿身边,日夜照顾,心中满是自责与痛苦。
然而,巧儿病情日益加重,最终在一个宁静的夜晚,巧儿在康熙怀中停止了呼吸。康熙悲痛欲绝,泪水模糊双眼。他看着巧儿渐渐失去温度的脸庞,心如万箭穿心般疼痛。
九:遁入空门五台山
巧儿的离世,让康熙的世界瞬间崩塌。他沉浸在无尽的悲痛之中,无法自拔。清灵庄的每一个角落,都留存着他与巧儿的美好回忆,可如今却成了刺痛他内心的利刃。
在巧儿死后,康熙仿佛失去了灵魂,整个人变得失魂落魄。他觉得自己已无颜再回紫禁城面对众人,更无法承受失去巧儿的痛苦。于是,他做出了一个决定——隐去帝王身份,前往五台山出家做和尚。
康熙怀着满心的伤痛,孤身一人踏上了前往五台山的道路。一路上,他风餐露宿,心中只有对巧儿的思念和对尘世的绝望。到达五台山后,他找到一座寺庙,向住持表明了自己想要出家的决心。主持见他一脸悲戚,眼神中透着无尽的哀伤,便收留了他,为他剃度,赐法号了尘。
从此,康熙身着僧袍,每日与青灯古佛相伴,诵经礼佛,试图在佛法中寻求内心的安宁,忘却尘世的痛苦。
十:宫廷惊变寻帝踪
皇宫内,众人发现康熙携巧儿出逃后,顿时乱作一团。太后得知此事,又惊又怒,立刻派兵追捕。追捕的队伍浩浩荡荡地来到清灵庄,却只见巧儿已死,而康熙不知去向。
王老汉夫妇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吓得不知所措。他们向官兵哭诉着巧儿的遭遇和康熙的离去,然而官兵们并不理会,只是四处搜寻康熙的下落。
太后得知清灵庄的情况后,心急如焚。她深知康熙身为一国之君,不能就这样失踪,否则朝廷必将陷入混乱。于是,她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搜寻,务必找到康熙的踪迹。
搜寻的队伍找遍了大江南北,却始终没有康熙的消息。就在众人感到绝望之时,终于有了线索——有人在五台山附近见过一个长相酷似康熙的和尚。
十一:太后亲临劝帝归
太后得知消息后,立刻亲自前往五台山。当她来到康熙出家的寺庙时,看到曾经意气风发的儿子如今身着僧袍,面容憔悴,心中不禁一阵刺痛。
太后见到康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