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是太贵重了些。

    你嫁的是县令公子,自然要最好的。母亲抚摸着缎面,忽然压低声音,今儿我见着张猎户的儿子了,黑壮黑壮的,一看就是粗人。

    我心头一紧:母亲见过张武了

    你父亲非要我相看。母亲撇撇嘴,那小子倒是懂礼数,还说会寻一对活雁来。只是配我们柳家的女儿,终究...她没说完,但意思再明白不过。

    我犹豫片刻,还是开口:母亲,明兰她...其实很聪明,若是能嫁个读书人家...

    读书人家母亲冷笑一声,她那性子,那女红,哪个体面人家看得上张家虽粗鄙,好歹有些家底。再说,你父亲已经应下了。

    我知道再说无益,只得低头抚弄缎面。母亲转了话题,兴致勃勃地讨论起我的嫁妆单子。她说了许多,我却只记得她说,给明兰的嫁妆要减一些分量。名画古籍,金银玉器这等贵重物件少放些,到底是许给猎户人家,用不着这些排场时,那轻描淡写的语气。

    傍晚时分,父亲从铺子回来,带了几盒扬州来的点心。照例,最好的给了明竹和明菊,次一等的给了我,明兰只分到一盒最普通的绿豆糕。我瞧见她接过点心时,手指微微发抖,却还是笑着谢过父亲。

    夜里,我翻来覆去睡不着,索性起身去了明兰的院子。她竟也未睡,正在灯下读书。

    大姐她惊讶地放下书,我瞥见是一本《孙子兵法》。

    睡不着,来找你说说话。我在她对面坐下,在看什么

    她慌忙把书合上:闲书罢了。

    我拿过书翻看,不禁挑眉:你何时对兵法感兴趣了

    明兰绞着手指:去年在父亲书房偶然看到,觉得有趣就...大姐别告诉父亲。

    我忽然想起一事:上月你借走我的《列女传》,莫非...

    她脸红了:我...我拿它包了这本书的封皮。

    我哑然失笑。原来我这个看似平庸的妹妹,竟有这般心思。正要细问,忽听窗外有动静。明兰反应极快,吹灭蜡烛,拉着我躲到屏风后。

    是猫吧我小声问。

    她摇头,手指抵在唇上。片刻后,果然听见脚步声远去。

    是母亲院里的李嬷嬷。明兰低声道,她每晚这个时辰都会巡视各院。

    我惊讶于她的警觉,更惊讶于她对府中人事的了解。回到自己房中,我辗转难眠,总觉得明兰身上有什么是我一直忽略的。

    三日后,张家正式下聘。聘礼摆在正堂,母亲脸上挂着勉强的笑容。明兰穿着一身淡青色衣裙,安静地站在角落,像个局外人。

    张武比我想象中要挺拔许多。他皮肤黝黑,但五官端正,行礼时动作利落,不似一般猎户粗鄙。我注意到他看向明兰时,眼神格外专注。

    柳二小姐。他行至明兰面前,郑重地拱手,在下张武,今日特来下聘。虽家世不显,但必当竭尽所能,不让小姐受委屈。

    明兰回礼,声音很轻但很清晰:张公子客气了。

    我站在母亲身侧,看见她嘴角的冷笑。仪式结束后,母亲拉着我回房,不屑地说:装模作样,猎户之子还学文人那套。

    我却觉得张武举止有度,不卑不亢。更让我意外的是明兰的反应——她眼中竟有一丝我从未见过的光彩。

    秋去冬来,我的婚期越来越近。明兰的婚事定在我出嫁后的半年,母亲对此毫不关心,全权交给管家操办。

    腊月初八,噩耗传来——胡人突破边关,连下三城。朝廷急调兵马,同时号召富户捐粮捐银。父亲当即决定亲自押送一批粮草前往边关。

    太危险了!母亲急得直跺脚。

    父亲却态度坚决:国难当头,我柳某虽为商贾,亦知忠义二字。

    出发前夜,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明兰记事简介 >明兰记事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