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头,哼起他们歌中的旋律。林雨桐跟着轻声唱和,两颗伤痕累累的心在音乐中找到了共鸣,如同黑夜中相互依偎等待黎明的旅人。
第2章
音乐节的掌声仿佛还在耳边回荡。林雨桐坐在宿舍的窗前,看着校园里来来往往的学生,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敲击着《下一个天亮》的节奏。
手机震动起来,是纪晓阳发来的消息:今天下午还去琴房吗
林雨桐的嘴角不自觉地上扬。自从音乐节表演成功后,他们成了校园小有名气的组合,甚至有几家本地媒体想要采访他们。她快速回复:去,我写了新歌词。
放下手机,她翻开笔记本,里面密密麻麻写满了这半个月来的创作。与之前不同的是,这些新歌词不再只有黑暗与黎明的隐喻,多了许多具体的色彩——晓阳弹琴时微微皱起的眉头,琴房里那盆顽强生长的绿萝,演出那天舞台灯光的温度。
雨桐,你男朋友又来接你啦!室友推门进来,促狭地笑着。
他不是...林雨桐的话说到一半停住了。她和晓阳到底是什么关系音乐搭档朋友还是...
她摇摇头,把笔记本塞进背包。推开宿舍楼大门,就看到纪晓阳站在那棵梧桐树下,阳光透过树叶在他身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他今天穿了件浅灰色衬衫,显得格外清爽。
等很久了林雨桐小跑过去。
纪晓阳微笑着摇头,递给她一杯温热的茉莉花茶:刚到。今天状态怎么样
还不错。林雨桐啜了一口茶,花香在舌尖绽放。自从音乐节后,她开始定期去看心理咨询师,药物也调整了剂量,那些黑暗的念头出现的频率确实减少了。
他们并肩走向音乐楼,路上不时有同学投来好奇的目光。有人甚至小声议论:那就是音乐节上超棒的那个组合...
琴房还是那间琴房,但管理员看到他们时会热情地打招呼:哟,明星来啦!纪晓阳总是腼腆地笑笑,而林雨桐则发现,这种被认可的感觉并不像想象中那么令人恐惧。
看看这个。一进门,纪晓阳就从背包里拿出一个烫金边的信封。
林雨桐好奇地接过来,信封上印着茱莉亚音乐学院的字样。她的心跳突然加速:这是...
他们听了音乐节的录像,邀请我参加夏季的作曲工作坊。纪晓阳的声音平静,但林雨桐注意到他的右手手指正无意识地敲打着琴盖。
太棒了!林雨桐由衷地说,随即一个念头击中了她,什么时候要去多久
七月中旬开始,六周。纪晓阳看着她,但我还没决定去不去。
林雨桐把信封放回琴盖上,强迫自己露出笑容:为什么不去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机会。
纪晓阳没有立即回答,而是坐到钢琴前,弹起了《下一个天亮》的前奏。弹到一半,他的右手突然痉挛了一下,错了一个音。他懊恼地停下,握紧右手手腕。
还是老问题林雨桐轻声问。
医生说神经损伤是不可逆的,纪晓阳苦笑,能恢复到这样已经是奇迹了。
林雨桐在他身边坐下,犹豫了一下,轻轻握住他的右手:但它还是创造了那么美的音乐。
纪晓阳的手在她掌心微微颤抖,温暖的触感让林雨桐突然意识到这是他们第一次这样亲密接触。她应该放开,却鬼使神差地握得更紧了。
茱莉亚的教授说,我的作品有独特的生命力。纪晓阳低头看着他们交握的手,但我不确定这是否足够。如果没有你填的词,那首曲子不会那么打动人。
你可以找到更好的词作者。林雨桐说,心里却像被针扎了一下。
纪晓阳摇头,琥珀色的眼睛直视她:不是谁都能理解黑夜有多长。
他们的目光在空气中交汇,某种无形的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