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流在林雨桐体内流窜。就在这时,她的手机突然响起,打破了这一刻的魔力。
是文学社的学姐。雨桐,很抱歉,校刊决定不采用你的诗了。主编觉得太...个人化了。
林雨桐感到一阵眩晕,耳边嗡嗡作响。那组诗她写了整整两个月,关于抑郁、失眠和自杀念头,是她第一次尝试将内心最黑暗的部分转化为文字。
怎么了纪晓阳关切地问。
没什么。她机械地回答,松开他的手,我...我突然想起有篇论文要赶。今天先不练了。
没等纪晓阳回应,她就抓起背包冲出了琴房。走廊在眼前扭曲变形,呼吸变得越来越困难。她跌跌撞撞地跑到洗手间,锁上隔间门,才允许自己崩溃。
泪水像决堤的洪水,她咬住手背不让自己哭出声。那些被退稿的诗句在脑海中盘旋:
我想在每一个静脉里种植黑暗,
让它们开出黑色的花,
当月光来临时,
我就有理由永远睡去...
不知过了多久,手机又震动起来。是纪晓阳:你在哪我很担心。
然后是第二条:无论发生什么,记得我们的歌。
林雨桐盯着屏幕,泪水模糊了视线。她应该回复什么说她又一次被自己的黑暗吞噬说她根本不配和他一起站在阳光下
最终,她关掉了手机。
林雨桐消失了三天。
纪晓阳找遍了所有她可能去的地方——图书馆、文学社、常去的咖啡馆。他甚至去了她的宿舍,但室友说她收拾了一些东西离开了,没说去哪。
第四天清晨,纪晓阳坐在钢琴前,弹着他们一起创作的每一首歌,希望音乐能带他找到她。弹到《下一个天亮》的副歌时,他突然停了下来。
他知道了。
校园最西边有一片小树林,里面有几张长椅,几乎没什么人去。有次闲聊时,林雨桐提到心情不好时会去那里,因为树荫够厚,连阳光都透不进来。
纪晓阳抓起外套就往外跑。清晨的校园还很安静,他的脚步声在石板路上格外清晰。穿过一片灌木丛,他终于看到了那个蜷缩在长椅上的身影。
林雨桐穿着三天前那件灰色卫衣,头发凌乱地扎在脑后,怀里紧紧抱着一个笔记本。她看起来像是睡着了,但纪晓阳知道不是。
雨桐。他轻声呼唤,不敢突然惊动她。
林雨桐缓缓抬起头,眼睛红肿,脸色苍白得可怕。她看着纪晓阳,眼神空洞得像是在看一个陌生人。
纪晓阳的心揪紧了。他在她身边坐下,小心翼翼地握住她的手,冰凉得像块石头。
他们不要我的诗。林雨桐的声音嘶哑,说我写得太黑暗,不适合校刊。
纪晓阳静静听着,轻轻揉搓她的手,试图传递一些温暖。
那些是我最真实的感受...但他们只想要阳光下的东西。一滴泪水从她眼角滑落,就像我,所有人都只接受正在好转的我,没人愿意看见真正的我是什么样子。
我看见。纪晓阳说。
林雨桐摇摇头:不,你不知道。你不知道那些夜晚我有多想结束一切,不知道我每天要吃多少药才能像个正常人,不知道我...
我知道。纪晓阳打断她,从钱包里取出一张照片,这是我妈妈,去世前一周拍的。
照片上的女人坐在钢琴前,笑容温柔。林雨桐困惑地看着他。
她也有抑郁症,十几年了。纪晓阳的声音很轻,那天车祸...不是意外。她突然转向了对面来的卡车。
林雨桐倒吸一口气,照片在她手中微微颤抖。
我恨过她,恨她选择留下我一个人。纪晓阳继续说,眼睛盯着远处的树梢,但后来我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