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天圣十七年,孟夏。江南贡院的号舍像排列整齐的蜂箱,潮热的风卷着墨香与汗臭在巷弄间游荡。林渊趴在三尺见方的木板上,指甲深深掐进掌心——三天前他还在现代大学图书馆啃《中国科举制度史》,此刻却成了大楚王朝扬州府的穷书生,原主的记忆正与他的学识诡异地交融。

    咚——

    铜锣声惊飞檐角麻雀,监考官的铜锣沿号舍逐一敲响:各考生听着,辰时三刻开笔,逾时按舞弊论处!

    林渊盯着砚台里化开的墨汁,原主的记忆碎片如走马灯闪现:半月前在城隍庙替徐家小姐捡玉佩被诬私通,三日前在书肆被苏府管家打翻《孟子》批注本,连母亲缝补了三夜的青衫都带着淡淡的浆糊味。指尖触到袖中半片残纸,是原主默写的《论语》,君子喻于义写成君子谕于意,错字旁还有个歪斜的泪痕。

    三号考生,发卷!

    黄宣纸卷拍在号舍木栏上的声响惊醒了他。首题《君子喻于义》,墨线格在阳光下泛着冷光。林渊忽然想起前世论文里写过,天圣年间的八股文正处于破体前夜,考生若能在严守格式中融入实务见解,最易打动锐意改革的考官。

    狼毫在掌心转了三圈,笔尖落下的瞬间,所有杂念烟消云散。破题义者,心之衡也,承题非独君子守之,凡人皆当怀瑾,起讲部分他突然笔锋一转,化用《商君书》中壹赏,壹刑,壹教的观点,却巧妙以儒家义利之辨包装。写到今之世,士大夫多言义而轻利,然百姓求粟帛,商贾求财货,此岂非义之所在时,隔壁号舍传来噗通一声——有考生中暑倒地。

    正午收卷时,监考官陆文远走到三号号舍,例行检查试卷却猛然怔住。这篇八股文起承转合严丝合缝,却在束股处暗藏机锋:愿天下士子,不以门阀为阶,不以贫富为限,皆能执义为刃,破这人间昏晦!末句破人间昏晦四字力透纸背,墨痕在宣纸上留下浅凹,竟与当今圣上开言路、举寒门的新政暗合。

    此子必成大器。陆文远将试卷单独装入黄绫袋,袖口拂过号舍木栏时,瞥见林渊磨出血泡的指尖——那是握笔太过用力所致,与贵胄子弟保养得当的手截然不同。

    五日后,扬州城飘着细蒙蒙的黄梅雨。

    朱红榜单贴在府衙前的照壁上,墨迹未干便被围得水泄不通。林渊挤在最前排,青衫下摆被踩得全是泥印,却在看到第七名

    林渊时,忽然想起原主临终前的执念——考上举人,让母亲吃上一顿带肉的饭。

    哟,这不是那位‘拾玉公子’吗尖细的嗓音从身后传来,苏府管家苏福捧着锦盒冷笑,我家少爷中了解元,特让我给林公子送份贺礼。

    锦盒打开,十两纹银在雨中泛着冷光。周围人群发出低低的嗤笑,三年前的玉佩事件早已传遍扬州,此刻当众施舍,分明是要坐实他攀附权贵的罪名。

    林渊盯着锦盒,原主记忆中母亲被里正逼债的场景突然浮现。他深吸一口气,指尖在盒盖上敲出清脆的响声:苏管家可知,《礼记》有云‘礼闻来学,不闻往教’徐某身为商贾,怎敢以财货辱没士子他忽然抓起银两抛向空中,雪花般的银锭落进泥坑,若真要谢,劳烦苏少爷多读《盐铁论》,莫要让苏府的盐引垄断害苦了百姓!

    哗然声中,苏福的脸涨成猪肝色。正要发作,街角突然传来鸾铃声,八匹白马拉着青鸾马车疾驰而来,车帘掀开一角,露出徐家小姐徐若璃惊惶的眼。

    林公子!她不顾闺誉探出身,那些传言并非我……

    徐小姐慎言。林渊拱手作揖,目光扫过车辕上的徐家商纹,男女大防,若被御史台知晓,怕是要连累徐大人。他特意加重御史台三字——当今圣上最恨官商勾结,徐家虽富可敌国,却最怕沾上干涉科举的罪名。

    马车猛地刹住,徐若璃咬着唇缩回车内,车帘落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寒门状元逆世权臣简介 >寒门状元逆世权臣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