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程晓阳整理着手中的病例资料,指尖轻轻敲击着桌面,这是他思考时的习惯动作。晨曦康复中心的音乐治疗室宽敞明亮,落地窗外是郁郁葱葱的花园,阳光透过百叶窗在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墙上挂着几幅音乐家的肖像画,角落里摆放着各种乐器——钢琴、吉他、小提琴,还有一排排整齐的CD和黑胶唱片。
程医生,您的新病例。护士小林推门进来,递给他一份厚厚的文件夹,沈雨桐,32岁,逆行性遗忘,车祸导致的脑外伤。神经科那边说常规治疗效果不佳,建议尝试音乐治疗。
程晓阳接过文件夹,翻开第一页。一张黑白照片映入眼帘——照片中的女子有着精致的五官和忧郁的眼神,长发披肩,嘴角挂着若有若无的微笑。
沈雨桐...他轻声念出这个名字,突然觉得有些熟悉。
您不知道她吗小林惊讶地睁大眼睛,她是那个很有名的钢琴家啊!去年还在国家大剧院举办过个人演奏会呢。
程晓阳恍然大悟,难怪这个名字如此耳熟。他快速浏览着病历:沈雨桐,国际知名钢琴家,两周前遭遇严重车祸,身体多处受伤但已稳定,最严重的问题是逆行性遗忘——她失去了近十年的记忆,包括她所有的钢琴训练和成就。
她的家人呢程晓阳问道。
父母在国外,暂时联系不上。有个未婚夫,叫张明远,是她的经纪人,这几天一直在医院陪着。不过...小林压低声音,听说自从她失忆后,态度变得很冷淡。
程晓阳皱了皱眉,继续翻阅病历。沈雨桐的案例确实特殊——逆行性遗忘通常伴随着对过去身份的完全丧失,而音乐治疗在这种病例中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音乐能直接作用于大脑的情感中枢,绕过受损的记忆区域,有时甚至能唤醒深埋的记忆碎片。
安排下午三点第一次会面。程晓阳合上文件夹,我需要先观察她对音乐的反应。
下午两点五十分,程晓阳提前来到治疗室做准备。他选择了几个不同风格的音乐片段——从古典到流行,从激昂到舒缓。正当他调试音响时,门被轻轻推开了。
沈雨桐站在门口,比照片中更加消瘦苍白。她穿着宽松的病号服,黑发简单地扎在脑后,右手臂上还缠着绷带。她的眼神空洞而迷茫,像是一个迷路的孩子。
请进。程晓阳放下手中的CD,微笑着走向她,我是程晓阳,你的音乐治疗师。
沈雨桐缓慢地走进房间,目光扫过各种乐器,最后停留在角落里的三角钢琴上。她的脚步不自觉地朝钢琴移动,手指轻轻抚过琴键,却没有按下去。
你喜欢钢琴程晓阳观察着她的反应。
沈雨桐摇摇头:我不知道...只是觉得它很熟悉。她的声音轻柔得像一阵风,护士说我是个钢琴家,但我不记得了。我甚至不记得自己会弹琴。
程晓阳走近她:记忆有时候会藏在我们意想不到的地方。音乐常常是打开记忆之门的钥匙。你愿意试试看吗
沈雨桐犹豫了一下,点点头。程晓阳引导她在钢琴前坐下,自己则坐在她旁边。
把手放在琴键上,他轻声说,不要思考,让手指自己动。
沈雨桐深吸一口气,将修长的手指放在黑白琴键上。起初,她只是随意按了几个音符,杂乱无章。但渐渐地,她的手指开始有了自己的节奏,一段优美而忧伤的旋律流淌而出——肖邦的《夜曲》。
程晓阳屏住呼吸。沈雨桐的演奏虽然生涩,但技巧依然存在,那种对音乐的敏感和表达力是与生俱来的。她的眉头紧锁,仿佛在与某种无形的力量抗争。
突然,音乐戛然而止。沈雨桐猛地抽回手,像是被烫伤了一样。
怎么了程晓阳关切地问。
我不知道...她的声音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