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卷一起于微末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卫国左氏城的石板路上,总响着吴起鞋底磕石子的声音。这声音在街坊四邻耳朵里,比他家商队的驼铃声还刺耳

    ——

    毕竟驼铃声带来的是真金白银,而这少年郎的脚步,只会把白花花的银子踩成泥。

    吴起这辈子第一个学会的道理,大概是钱能买来门路,但买不来尊重。他爹吴宣靠倒腾盐铁发家时,左氏城的老学究们还能摸着胡子说

    商通有无,亦是王化,等十二岁的吴起揣着金饼去敲大夫府的门,求一个

    执戟郎

    的差事时,门房直接把他的拜帖甩进了狗盆。竖子以为朝堂是勾栏瓦舍

    大夫府的朱漆门在他眼前重重合上,门环上的铜兽龇着牙,比那些收了钱却不办事的掮客还可恶。

    十六岁那年,吴起把家里三车绸缎换成了百镒黄金,跟着周游列国的说客跑了半年。回来时金袋子瘪成了破抹布,腰间却多了柄断刃的青铜剑

    ——

    据说是某位没落贵族的传家之物,其实不过是块磨得发亮的废铁。乡邻们蹲在土墙根下嚼舌根:老吴家的钱都喂了游士的肚皮,倒不如给咱们多分两匹布。

    话传到吴起耳朵里时,他正在院子里练剑,剑锋劈歪了第三棵枣树,树皮扑簌簌掉在新做的锦袍上。

    真正的祸事起于一场酒局。城西的酸儒指着他的鼻子笑:竖子有金无德,与商贾何异

    吴起的酒杯砸在对方脑门上时,酒肆里的油灯恰好被风吹灭。黑暗中三十七道血光闪过,等火把重新燃起,三十七具尸体像被砍倒的高粱秆般横在地上。他踩着血泊捡起断剑,剑刃上的血顺着纹路往下滴,在青石板上画出歪歪扭扭的轨迹

    ——

    后来左氏城的孩童们说,那是

    杀星

    降世的征兆。

    逃亡前夜,吴起跪在祠堂里。月光从瓦缝里漏进来,照在祖宗牌位上,父亲的灵位还新得能闻到漆味。他咬破左臂,血珠滴在砖地上,聚成小小的水洼:不为卿相,不入卫!

    母亲的哭声从厢房传来,他却没回头

    ——

    这是他第一次发现,原来人的眼泪比金子轻得多,掉在地上连个响都没有。

    拜师曾申是在卫国边境的破庙里。曾申的弟子们看着这个衣袍染血的少年,像看一头受伤的狼。夫子,此人杀气太重。

    有弟子低声劝。曾申却捋着胡子笑了:孟子言

    天将降大任

    ,先磨其心志,说不定是块璞玉。

    直到三年后母亲去世的消息传来,吴起蹲在学堂外的老槐树下,用树枝在地上画了个

    孝

    字,墨迹未干就被风吹散。曾申摔了手中的《孝经》:儒者以孝立身,你连母亲都不顾,谈何治国平天下

    吴起捡起书,书页上的

    哀哀父母

    四个字被他指尖的血染红:若孝道能换功名,天下儒生早该封侯。

    夜里,有门客看见吴起独自坐在河边,手里握着半块没吃完的炊饼。月光照在他背上,像披了层霜。门客叹气:此子心狠如铁,他日必以血洗名。

    这话随着河水流向远方,却不知被哪块石头挡住,终究还是回到了吴起的命运里。

    卷二儒门断剑

    《曾子门前雪满阶,孝经读罢泪空垂》

    曾子学堂的瓦当结着冰棱,雪粒打在窗纸上像撒豆子。吴起握着狼毫的手冻得发红,笔尖在竹简上洇开墨团,把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的

    父

    字拖出条歪斜的尾巴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战国铁血枭雄吴起传简介 >战国铁血枭雄吴起传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