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

    他盯着那个墨团,忽然想起三年前离开卫国时,母亲鬓角的白发也是这样歪歪扭扭的,被夜风吹得贴在门框上。

    报丧的信鸽是正午时分落在院子里的。送信人缩着脖子,手指着绑在鸽腿上的素帛:尊堂...

    上月初七殁了。

    吴起的狼毫

    啪嗒

    掉在砚台上,墨汁溅在青衫前襟,像团化不开的乌云。学堂里突然静得能听见雪粒融化的声音,同窗们看着他,有的交头接耳,有的正襟危坐,唯有曾子捋着胡子的手顿了顿,镜片后的目光像被雪水浸过。

    按周礼,当守丧三年。

    曾子的话像块冰砖,砸在暖阁的炭盆上。吴起盯着地上的信鸽,它正歪头啄食洒漏的黍米,红爪上还沾着北方的霜。三年他想起父亲咽气时,自己正在宋国求官,等赶回左氏城,坟头的草都长到膝盖了。那时他跪在坟前,指甲抠进坟土,却没掉一滴泪

    ——

    眼泪有什么用能让父亲活过来能让那些收了钱的大夫正眼瞧他

    学生...

    不回。

    吴起的声音像冻硬的弓弦。暖阁里响起抽气声,有个弟子摔了竹简:你...

    你竟连母亲最后一面都不见

    吴起抬头,看见说话的是公西华的弟子,总穿着洗得泛白的儒服,腰间挂着半块缺角的玉佩。他忽然笑了,笑得炭盆里的火星子直蹦:你爹死的时候,你守在床边哭了三天,如今可谋得一官半职

    曾子的胡子气得抖成扫帚:竖子!

    手中的《孝经》砰

    地拍在案几上,竹简散成蝴蝶,在暖阁里飘了一圈。吴起弯腰去捡,指尖触到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

    的字迹,突然觉得这竹简比剑刃还冷。三年前他揣着金饼来拜师时,曾子说

    儒者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这三年,他学会了

    克己复礼,却没学会怎么让那些大夫看他一眼。母亲临死前,是否也像父亲那样,盯着门口盼他回去

    滚!

    曾子抄起戒尺,却在挥下时顿住

    ——

    吴起的脖颈处,三年前逃亡时被卫兵划伤的疤痕还在,像条青蛇盘在苍白的皮肤上。戒尺

    当啷

    落地,曾子转身对着墙,声音闷得像塞了团雪:儒门不收无孝之人,明日起,你便不是我弟子。

    夜里,吴起坐在学堂外的老槐树下,膝上摊着半本《孝经》。雪不知何时停了,月光给槐树披了身素纱,树影在地上晃啊晃,像极了母亲临终前摇晃的烛火。他摸出怀里的断剑,剑鞘上的朱漆早已剥落,露出底下斑驳的铜锈。忽然有脚步声靠近,是那个总预言他

    心狠如铁

    的门客,此刻正抱着件狐裘,站在五步外踌躇。

    先生...

    明日往何处去

    门客的声音比雪还轻。吴起没抬头,指尖划过《孝经》上的

    丧亲

    篇,忽然嗤笑一声:去鲁国。听说季孙氏招贤,不管出身。

    门客叹气,从袖中掏出半块碎玉:有人说,您若继续学儒,终将困死在忠孝二字上...

    不如弃笔从戎

    吴起抬头,碎玉在月光下泛着青灰色,像极了卫国边境的石头。他突然攥紧碎玉,血从指缝里渗出来,滴在《孝经》的

    泣血稽颡

    四个字上。

    第二日清晨,曾子打开门,看见台阶上堆着半本浸血的《孝经》,旁边是吴起常穿的青衫,叠得方方正正,领口处还留着块洗不掉的墨渍。雪地上有行脚印,深深浅浅地通向南方,最后在路口消失

    ——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战国铁血枭雄吴起传简介 >战国铁血枭雄吴起传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