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告里:中国游击队的‘槐花战术’,本质是将民俗转化为战斗力。他们的地道系统暗藏《墨子》智慧,槐花成为传递情报、制造武器的核心。更重要的是,他们对土地的热爱,让每朵槐花都成为战士。她不知道,陈明远在附页画了幅画:老槐树下,中日两国的孩子共饮槐花蜜,脸上都带着笑。
三、花之绝响
秋分那日,鬼子对槐花村发起总攻。陈明远站在地道的瞭望口,看着日军的坦克碾过村口的老槐树,履带碾碎了满地的槐花。开炮!佐藤的命令下,坦克炮口对准了槐树干,炮口的热气熏落了枝头最后的花瓣。
等等!美惠子突然冲上前,这棵槐树是重要的民俗研究对象!她指着树干上的刀痕,这些刻痕记录了百年水文变化,1914年德军入侵时,槐花提前十日开放,预警了洪水;1928年大旱,槐花推迟半月盛开,救了全村人的命。她的声音发颤,不知是为了保护槐树,还是为了拖延时间。
佐藤的手指在扳机上停顿,美惠子趁机翻开《蒙山民俗考》,里面夹着老槐树的年轮图。陈明远在树洞里听见她的话,忽然想起小时候爬上槐树摘花,母亲在树下笑骂:小崽子,别把槐树折腾坏了,它可是咱村的守护神。此刻,他的手按在炸药引线上,迟迟没有拉动。
八嘎!佐藤最终还是下达了命令。炮弹击中树干的瞬间,陈明远拉动引线,藏在槐花中的炸药炸响,漫天飞舞的花瓣里,鬼子看见老槐树流出了红色的血——那是预先灌注的槐花汁,混着战士们的鲜血。美惠子望着燃烧的槐树,忽然明白,这棵树早已不是树,而是蒙山的脊梁。
第五章
雪槐花祭
一、大寒坚守
大寒前夜,蒙山迎来十年不遇的暴风雪,狂风卷着雪粒砸在地道口,像鬼子的机枪扫射。陈明远在地道里熬制槐花膏,陶罐里的野猪油与槐花混合,散发出温暖的气息。王大栓蹲在旁边,用冻僵的手指在石壁上刻字,每笔都带着槐花的弧度:杀鬼子三个字歪歪扭扭,却力透石背。
明远哥,李大爷在鹰嘴崖发现鬼子的气象站。少年的棉鞋已磨穿,脚底的血泡沾着槐花膏,他们用探空气球监测咱村的槐花花期,气球上画着樱花,恶心死了。陈明远抬头,看见地道顶渗出的水珠在油灯下闪烁,忽然想起美惠子笔记里的话:槐花开放时的湿度,能影响枪炮精准度。
三天后,张秀兰带着妇女们不小心将浸过盐水的槐花晾在日军气象站附近。海风带来的潮气与盐粒结合,探空气球的胶皮迅速老化,像晒干的槐花般脆裂。鬼子的气象图上,槐花村的湿度永远显示99%,炮弹总是打在汶河的芦苇荡里,炸起漫天水花。
二、槐木符信
立春当日,美惠子收到母亲从日本寄来的包裹。层层锦盒里,是支镶着樱花的钢笔,笔帽上刻着武运长久。她握着钢笔的手在发抖,忽然想起陈明远送的槐木钢笔,笔杆上刻着天下太平,此刻正藏在地道的暗格里,贴着片干枯的血槐花。
美惠子小姐,该发报了。松本少佐的声音从门外传来。她迅速将槐花汁注入钢笔,在电报纸上写下:槐花村无异常,建议春季扫荡延期。却在结尾处画了朵五瓣槐花——给陈明远的警示:扫荡提前。钢笔尖在纸上划破,露出底下的血槐已开四字,那是用自己的经血写的,带着淡淡的腥味。
当晚,陈明远收到了电报纸。他看着槐花图案,想起美惠子曾说:五瓣槐花是幸运的象征,在日本,只有奈良的春日大社才能见到。此刻,他摸着钢笔杆上的刻字,忽然明白,所谓幸运,是有人在黑暗中为你留一盏灯,哪怕那灯是用槐花做的。
三、花葬挽歌
清明时节,鬼子的扫荡如期而至。陈明远站在槐花井旁,听着地面传来的坦克声,像听着死神的脚步声。他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