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第一章

    蒸汽里的初遇

    2000年4月的坞城路飘着细杨絮,羊大碗的玻璃蒙着水汽,我正在后厨剁臊子,听见前厅传来清亮的女声:老板,我来应聘服务员。抬头看见穿白衬衫的姑娘站在门槛边,手里攥着大专毕业证,镜片上沾着赶路的雾气,指甲盖边沿干干净净,不像其他服务员总带着洗不掉的油渍。

    小林,带新人熟悉后厨。老板用漏勺敲了敲铁锅,肉末在砧板上溅起红油。我解下围裙,发现袖口还沾着早上切的葱花,忙在裤子上蹭了蹭。姑娘跟着我绕过冒热气的蒸笼,忽然驻足看着墙上挂的菜单:鱼香肉丝要放十二颗泡辣椒我愣了一下,这是师傅教我的独家秘方,很少有人注意到菜单角落的小字。我在师范专科学校读过《饮食文化概论》。她推了推眼镜,耳后那颗浅褐色的痣在蒸汽里若隐若现,书上说晋菜讲究一菜一格,您切的土豆丝真细,像工艺品似的。

    她叫温翠香,住在刀剪厂女宿舍203室,每天清晨会在水房遇见。我总看见她捧着搪瓷缸刷牙,书包带磨得发白,却永远洗得干干净净。第三天她敲开我宿舍门,递来包用报纸裹着的苏打饼干:我妈说刚参加工作要给同事带见面礼。报纸上印着《太原晚报》的征婚广告,她不好意思地笑:家里只剩这张报纸了。

    五一劳动节那天,老板让我们加班准备婚宴。温翠香端着盘子经过后厨时被油渍滑倒,我下意识抓住她的手腕,红绳转运珠硌得掌心发疼。她慌忙站稳,盘子里的四喜丸子却掉在地上,急得眼眶发红。我蹲下来捡丸子,小声说:没事,我重新做,就说厨房多备了份。她突然破涕为笑:你人真好,不像我姐说的,厨师都凶巴巴的。

    刀剪厂的路灯总在十点半准时熄灭,我们常坐在水泥台阶上分食一包咪咪虾条。温翠香说她原本想当语文老师,可毕业分配政策变了,人才市场转了三天,最便宜的招聘信息是羊大碗的服务员。其实这样也挺好。她晃着

    dangling

    的红绳,能看见你切菜,像变魔术似的,土豆能变成梳子状,黄瓜能雕成花。我低头剥虾条包装袋,没敢告诉她,其实我初中毕业就跟着师傅学厨,连职高都没上过。

    五月底的雨夜,温翠香敲开我的门,头发滴着水,怀里抱着个保温桶:我妈炖了排骨莲藕汤,给你带了半碗。我接过时碰到她冰凉的手指,才发现她只穿了件单薄的衬衫,工服搭在肩上当雨衣。路上摔了一跤。她指着膝盖上的泥印,笑得像偷了糖的小孩,不过汤没洒,你闻闻,香不香

    蒸汽缭绕中,我看见她镜片后的眼睛亮晶晶的,像盛着半碗排骨汤的光泽。那天晚上我们坐在窗台边,听着雨点打在铁皮屋顶上,温翠香突然说:我姐说我傻,放着办公室的工作不找,偏要来端盘子。她摸着红绳转运珠,可我觉得,每天能和你一起上下班,比坐办公室有意思多了。

    窗外的杨絮混着雨丝粘在玻璃上,像谁随手画的抽象画。我突然想起十五岁那年,在县城餐馆当学徒,被师傅骂哭时,躲在后巷看见的那双递来馒头的手。此刻温翠香的手正握着我的搪瓷缸,指尖还留着洗洁精的薄荷味,却比任何山珍海味都温暖。

    那天夜里,我在笔记本里夹了片杨絮,写上:温翠香,耳后有痣,喜欢读饮食文化的书,会偷偷给我带汤。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认真记日记,字迹歪歪扭扭,却像切土豆丝般仔细。

    第二章

    案板与诗行

    羊大碗的后厨有扇气窗,正对着刀剪厂的篮球场。六月的阳光斜斜照进来,在温翠香的白衬衫上投下菱形光斑,她正踮脚擦高处的瓷砖,书包带滑到肘弯,露出一段白皙的小臂。我握着菜刀突然走神,差点切到手指,王师傅敲着锅铲笑:小林子魂丢了

    温翠香的围裙口袋总揣着小本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案板上的红绳诗简介 >案板上的红绳诗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