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第1章:人类纪年最后的黄昏

    1.1方舟七号的科技体系

    火星奥帕斯平原的赤色沙尘被量子发动机的尾焰吹散时,陈默的耳膜正因舱内气压变化而剧烈震颤。他透过观察窗看到十二台着陆支架缓缓刺入岩层,纳米陶瓷外壳在火星阳光下泛着蓝紫色光晕——这是地球时代最后的科技遗产,混合了钛铁矿与碳化钽的复合材料足以抵御-140℃的极端温差。

    量子纠缠通讯基站启动倒计时30秒。机械女声让舱内所有人心跳加速。林语桐将手掌贴在丈夫的后颈,感受他植入式散热器传来的温度。这对科学家夫妻的婚戒内侧刻着方舟七号的轨道参数,此刻正在火星重力下泛着微光。

    3.2吨氦-3燃料罐开启的瞬间,舱内温度骤降至-20℃。陈默看着全息投影里纠缠粒子对的生成速率突破10^12s,这是人类首次在火星表面实现量子通讯。当第一束确认信号从地球同步轨道传回时,延迟计数器定格在3.98秒——相比传统电磁波通讯,这个数字压缩了330倍。

    等等,土壤成分分析有异常!林语桐突然抓住丈夫的防护服袖口。她面前漂浮着数十个数据窗口,其中代表过氯酸盐浓度的曲线正疯狂攀升。移植自地球的银杏幼苗在培养舱里蜷缩成诡异的螺旋状,叶片边缘渗出的淡蓝色汁液,将火星土壤染出类似血管的纹路。

    启动B方案。陈默的声音通过骨传导耳机在团队内响起。十二台自动钻探机破开地表,向地下五十米处投放基因编辑蚯蚓。这些环节动物体内植入了能分解ClO4-的工程菌株,其排泄物中的硅酸盐还能中和土壤酸性。实习生小王盯着实时监控屏,看见蚯蚓群在岩缝中分泌出荧光黏液,忍不住对着空气屏记录:第37小时,改良区域pH值从4.2升至6.8,但......

    他的声音被警报声打断。穹顶生态舱的纳米纤维膜在充气过程中突然撕裂,来自地球的二十种蕨类植物在火星大气中瞬间碳化。林语桐的瞳孔在防护面罩后收缩——那些飘散的灰烬里,竟混着某种银色丝状物,像极了被拉长的硅基细胞。

    1.2果蝇幼虫的溯源

    火星夜幕降临时,生物实验室的低温柜正发出蜂鸣。林语桐用镊子夹起培养皿里的果蝇残骸,纳米级扫描仪显示其翅膀边缘残留着六边形网状结构——这是典型的硅基生物特征。

    溯源结果出来了。全息投影里跳出地球生物安全局的红色印章,偷渡者来自新孟买生物实验室,项目代号普罗米修斯。画面切换成布满菌丝状管道的培养舱,数以万计的果蝇正撞击着强化玻璃。实验室主任的遗言记录显示,他们试图在昆虫基因中嵌入硅基代谢模块,使其能分解太平洋垃圾带的PET塑料。

    林语桐的指尖在全息键盘上飞舞,调取出果蝇基因序列的三维投影。当看到第17号染色体上嵌合的纳米机器人时,她突然意识到什么,抓起通讯器大喊:陈默!立即关闭所有通风系统!

    但为时已晚。某只休眠在货舱夹缝中的果蝇幼虫,此刻正在量子通讯基站的高能粒子流中苏醒。它体内沉睡的纳米机器人开始重组DNA链,将碳基碱基对转化为硅氧烷结构。在火星0.38G重力下,这种突变速度比地球快了17.3倍。

    1.3穹顶社会的矛盾

    物资分配官李岩发现水循环异常时,穹顶内的人工河正泛起诡异的珍珠色泡沫。他戴着增强现实眼镜,看见电解装置的能量损耗曲线每隔六小时就会出现0.3克氢元素的缺口——这恰好是氦-3聚变堆点火所需的最低氢同位素质量。

    第42次设备检修,仍未发现泄漏点。他在日志里敲下这行字,顺手接过妻子递来的合成咖啡。作为首批平民移民,这对夫妻的居住舱里挂着地球带来的水彩画,画面里阿尔卑斯山的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虫启》简介 >《虫启》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