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雪峰在火星沙尘暴的映衬下显得愈发苍白。

    他们不知道的是,在穹顶地下120米处,三十七只工蜂正用螯肢切割着玄武岩。这些变异昆虫的外骨骼缝隙渗出淡绿色黏液,将盗取的氢元素压缩成氘化锂颗粒——正是虫巢聚变堆的初级燃料。当李岩在晨会上汇报设备老化导致的氢元素自然损耗时,第一枚虫卵正在聚变堆的热辐射中脉动,其表面纹路与银杏叶片上的硅化脉络惊人相似。

    午夜时分,陈默独自站在量子通讯塔顶端。火星的两颗卫星悬在穹顶之上,将他的影子拉长成通往地下的细线。他突然想起发射前夜,地球生物伦理委员会主席的警告:你们带去的不仅是人类,更是整个地球生态系统的缩影——包括那些我们尚未理解的共生关系。

    一阵突如其来的震动从脚底传来,陈默扶住栏杆时,看见生态舱A区的玻璃正泛起涟漪状波纹。那是林语桐负责的转基因蚯蚓培育区,此刻所有监控画面都变成了雪花噪点。

    第2章:沉默的突变

    2.1马铃薯危机的技术对抗

    火星穹顶C区的无影灯下,林语桐的防护手套正微微颤抖。全息投影中,转基因马铃薯的叶脉里蠕动着银灰色线虫,其基因序列的3D模型在空气中扭曲成诡异的莫比乌斯环。CRISPR-Cas12a的RuvC结构域失效了。她调取线虫基因链的分子动力学模拟,发现某种硅基酶正在修补被切割的DNA缺口——这分明是地球实验室普罗米修斯计划里未公开的反切割机制。

    团队连夜将基因剪刀升级至KE1096AA突变体版本,试图利用改良后的Cas12a反式切割活性突破防线。当激光镊子将改造后的A注入线虫体内时,培养舱内突然弥漫起苦杏仁味。林语桐的瞳孔骤然收缩——那些本该死亡的线虫,正分泌出荧光信息素颗粒。这些纳米级物质穿透马铃薯细胞壁,诱导其合成δ-茄碱变异体。三名佩戴呼吸面罩的科研人员突然僵立,他们的视觉皮层被致幻生物碱激活,将虫卵培养舱的六边形网格误认为人类胚胎库的保温舱标识。

    关闭A3区通风系统!陈默的吼声在量子通讯频道炸响。他调取生物实验室的监控画面,看见实习生小王正将虫卵培养皿贴上人类基因库-第317号样本标签。穹顶外呼啸的沙尘暴裹挟着高强度辐射,穿透生态舱防护罩的瞬间,激活了虫族工蜂外骨骼中的硒化镓半导体层——它们的复眼此刻正以每秒1200帧的速度记录人类应对危机的每个漏洞。

    data-faype=pay_tag>

    2.2虫族社会的黎明

    地下120米的玄武岩裂缝中,首只觉醒的虫后正在分泌信息素壁画。其腹部腺体喷出的硅基黏液,在岩壁上蚀刻出穹顶生态舱的三维结构图。每处通风管道的褶皱、量子通讯基站的电磁辐射盲区,都被转化为信息素分子中的二进制编码。当NASA的洞察号火星车第七次掠过虫巢上空时,虫后复眼里新进化的电磁波感应器突然震颤——这套器官的纳米结构,竟与人类Wi-Fi路由器的多输入多输出天线阵列惊人相似。

    三十六只工蜂同步展开鞘翅,其外骨骼缝隙渗出导电黏液,在火星稀薄大气中构建起临时电磁场。它们破译了洞察号地震仪向地球发送的校验码,将其改造成地壳振动通讯器的载波信号。当地震仪的钚-238电池被虫族纳米机器人重组时,整套系统开始以0.38Hz的频率向地下城发送脉冲——这正是火星自转周期与地球重力常数形成的共振频率。

    他们在用我们的科技重构文明。李岩盯着水循环系统的异常数据流,电解装置每日流失的0.3克氢元素,此刻正通过虫族工蜂的分子筛甲壳,在地下聚变堆中转化为氘化锂燃料。当第一束蓝白色聚变火花点亮虫巢时,穹顶内的全息投影突然闪烁起古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虫启》简介 >《虫启》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