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90章 重组荷兰工厂
三人最终点头接受:

    彼得·德容:原机械加工车间主管,精通传统车铣设备调校,专长于中型齿轮与联轴器的精密公差管理,也是厂里唯一能单人搞定750kw主轴联轴器内孔偏摆调校的人

    汉斯·鲁特曼,设备技改工程师:擅长将80年代老设备进行局部自动化升级,能在不更换主控系统的前提下改接plc模块,是“花小钱搞定产能”的高手;

    艾丽斯·冯·韦斯特:负责技术文件管理与客户联络,既懂图纸标准,也懂各类合同节点的流程推送,是欧洲几家整机客户指定的“可直接对接人。

    这三人虽不是顶尖工程专家,却都是熟悉欧洲设备管理体系的实干派——他们懂标准、懂质量,也懂该如何在没有工程师团队的现场,把一条老产线“原地复活”。

    他们抵达深圳的那天,天气闷热,麦麦提穿着一身普通的短袖衬衫,在南山区一家简洁得不能再简洁的工业园咖啡馆见了他们。

    没有寒暄、也没有废话。

    他只是将三份中文与英文双语的合同副本摆在桌上。

    “欢迎来到中国。你们现在是这家公司的正式员工,我是你们的直接上级,由我全权负责管理你们的工作内容和项目节奏。”

    没有人追问公司背后的股东结构,也没有人质疑他的身份。

    彼得翻着合同,抬头问:“我们是直接签在这家‘深航新能源’名下?”

    “是。”麦麦提点头,“但你们该做的事、该用的设备、该带的工艺,全都保留,不会被干扰。你们搞技术,我负责把公司运转起来。”

    三人对视了一眼。

    汉斯沉默片刻,开口道:“如果一切都是新搭起来的,那我们怎么保证设备投产后的质量不会崩盘?”

    麦麦提不紧不慢地靠在椅背:“设备没坏,资料也没断,工艺我们已经掌握。deltatech会崩,不是因为品质不行,而是因为欧洲的人力太贵、资本又不投技术。但你们原先的生产标准,在中国这里,就是优势。”

    他顿了顿,目光缓缓扫过三人,“这里不会再犯deltatech犯过的错。你们会有工人、有产线、有人听你们说话——而我,会为你们撑住场面。”

    艾丽斯若有所思:“那厂区……我们什么时候能进设备?”

    麦麦提笑了笑,却没有直接答。

    “你们先熟悉一下深圳。”他说,“看看本地的材料供应商、适应时差、了解下本地用料标准——也摸清楚本地工人的技术能力。我会通知你们什么时候开工。”

    他们没再追问。汉斯皱了皱眉,但终究没开口。

    但麦麦提的心里,其实比谁都清楚:

    厂房,他还没定下来。

    他盯上的那块地皮,位于莲塘工业南区,是原有色金属研究院下属比格电池厂,旧日的涂布线厂房。

    产权复杂、电力系统尚未批改、消防验收也卡着流程。

    更别说,设备抵达港口的清关报批资料,还压在他贴身的文件袋里,一页都没填。

    他现在需要的,不是他们马上开工,而是他们能暂时“稳得住”。

    只要他们不慌,厂房的手续他会跑,批文的路径他会通,流程的空白他会补,工人也会陆续招募。

    等一切就位的那天——他才会站在生产设备前,对他们说:

    “现在,是你们上场的时候了。”

    ——

    厂房手续是麦麦提亲自一刀一刀切开的。

    产权归属了三家单位。

    一家挂在市属国资委账下,早已半死不活。

    一家早在几年前就注销了,工商登记上连最后一条税务记录都查不到。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瀚海驭风简介 >瀚海驭风目录 > 第90章 重组荷兰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