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96章 工人要替国家想
麦麦提见状,忙补充道:“而且,vensys在全球多个国家有技术输出经验,转让条款相对宽松,不像西门子或者那样处处设限。对我们这种正在搭建自产体系的新公司来说,性价比很高。况且——”

    他故作犹豫,等到谢世齐示意继续,才缓缓说道:“况且,vensys出售生产许可证的意愿很积极,相比于repower,他们两家的报价,几乎差不多。”

    麦麦提故意略过了真实细节——实际上,repower的报价几乎是vensys的两倍,这种差距若说出来,只会让谢世齐和马文斌望而却步。

    “所以,还是差不多一千二百万人民币?”谢世齐迟疑着问道。

    “对。”麦麦提点头,话锋一转,又暗示着看向马文斌,“不过,我们的账面上……”

    马文斌心领神会,赶忙接话:“谢总,不是我说,目前我们的账面资金,别说全额支付,就连启动首期款,都得精打细算才行。”

    谢世齐倒吸了一口凉气,往椅背上一靠,目光在两人之间流转。

    沉默片刻,他叹了口气:“所以你俩这是,已经想好了,要搞裁员和分流——”

    他轻声呢喃,仿佛一眼望到了不可避免的结局:“这不是件好做的事情。”

    短短几句话,却像压在办公室里的一块沉甸甸的石头。

    谢世齐半眯着眼,指尖在椅扶手上慢慢敲击着,像在敲打着心底反复权衡过的某种决断。

    实际上,他心里早已有数。自治区层面早就放出风声,年底前,各下属国企必须完成一轮内部瘦身,留用人员要精、要硬、要能打仗。

    标准,甚至比麦麦提和马文斌提出的还要严苛。

    他为此犹豫过,反复思量过。

    每次闭上眼,他都能看见,某些地区下岗潮中那些翻滚的身影——有人蹬着破三轮,沿街讨生活;有人摆地摊、做保姆,和进城农民工争抢最后的饭碗;

    有人凌晨捡拾菜市场散落的烂叶子勉强果腹;

    最黑暗的夜里,有全家大年三十包着有毒饺子一同寻短见的;

    也有人在失控的绝望中,提刀闯进办公室,捅死了自己的领导;

    还有踩着破单车送老婆去特殊场所上班,自己晚上再默默接回来的男人,面无表情地骑在刺骨寒风中。

    那些画面,一帧帧嵌进骨头里,无法挥去。

    可真到了这一步,他也清楚,如果不这么做,风能公司又能撑多久?靠什么去跟那些大项目、大资金角力?光靠苦撑,连拿下vensys许可证的钱都挤不出来,还谈什么未来?

    谢世齐闭了闭眼,仿佛压下心头最后一丝犹豫,低声道:“既然你们已经定了,就放手去做吧。有困难,有压力,我给你们兜着。”

    麦麦提听了,心里反而松了口气。

    对他而言,这种事必须当机立断,所谓不破不立,牺牲一小部分,成全一大部分,是时代必然要走的路。

    他脑海中忽然浮现起一组早已烙印在心底的数据——1993到2001年,中国共有七千万人从国企或集体企业下岗,以一家三口算,直接影响了两亿多人。

    那一代人的沉默、对于体制留恋的情结,在后来的年轻人口中,常常被轻易地解读成软弱、守旧。

    有人埋怨自己的父辈不够果决,说如果当年敢南下闯荡,自己说不定就是富二代。

    可麦麦提明白,所谓下岗,从来不是小品里那句轻飘飘的“我不下岗谁下岗”,而是真刀真枪割向琐碎与生计,动辄粉身碎骨。

    所以,与那些一纸通知、寒冬散尽的悲剧比起来,这次风能公司的“分流”,已经是极其温和的处理了。

    那些人被派往外协单位,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瀚海驭风简介 >瀚海驭风目录 > 第96章 工人要替国家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