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2章 朝堂暗涌
间静室,说是兰台令史周弘正吩咐的。

    静室陈设简单,只有一桌一椅,桌上放着几卷书册。顾昭等书吏离开,才打开陈琳琅给的纸条,上面只有寥寥数字:"玉佩是饵,勿入彀中。"

    什么意思?难道玉佩是有人故意留下的?顾昭思索片刻,将纸条吞入腹中。他翻开桌上的《梁典》,发现正是记载当朝历史的官修史书。

    随意浏览几页,顾昭发现书中对士族的记载多有贬损,尤其对父亲顾宪在齐梁易代时的作用轻描淡写。这与父亲平日所言大相径庭。

    想起陈琳琅的提示,顾昭决定冒险一探。他借口如厕,悄悄向西北角摸去。穿过几排书架,果然发现一扇隐蔽的小门。门上了锁,但锁已锈迹斑斑。

    顾昭从发髻中取下一根铜簪,几下拨弄,锁应声而开。密室不大,只放着一个樟木箱。打开箱子,里面是一册册竹简,最上面那卷标着"天监五年事"。

    他快速浏览,发现这是《梁典》的原始记录,上面详细记载了当年皇帝打压士族的种种手段,包括如何利用寒门官员削弱士族权力。更令人震惊的是,里面提到皇帝曾密令伪造证据,诬陷几名士族谋反。

    "原来如此"顾昭喃喃自语。皇帝对士族的猜忌远比表面看起来更深,而官修史书已经过精心篡改,掩盖了真相。

    突然,外面传来脚步声。顾昭赶紧将竹简放回,锁好箱子。刚走出密室,就与一名四十多岁、面容严肃的男子迎面相遇。

    "顾公子怎么在此?"男子冷冷问道。

    顾昭猜测此人就是兰台令史周弘正,镇定回答:"学生初来兰台,不觉走迷了路,正想找人询问。"

    周弘正眯起眼睛:"兰台重地,不可随意走动。顾公子要看什么书,下官命人取来便是。"

    "多谢周大人。"顾昭拱手,跟着周弘正回到静室。

    接下来的时间,顾昭假装专心《梁典》,实则心绪难平。从密室竹简和陈琳琅的警告来看,皇帝很可能借李琰之死对士族发难,而那枚玉佩说不定就是陷阱。

    申时左右,一名内侍来传话,说皇帝召见。顾昭随内侍来到一处偏殿,发现除了萧衍,徐勉也在场。

    "顾昭,朕看了你今日在朝上的表现,很是欣赏。"萧衍和颜悦色地说,与朝堂上的威严判若两人,"听说你在兰台读了整整一天《梁典》?"

    "回陛下,学生受益匪浅。"顾昭谨慎回答。

    萧衍笑了笑:"年轻人好学是好事。徐爱卿,你说是吗?"

    徐勉点头:"顾公子确实见识不凡。只是"他话锋一转,"关于刺杀案的见解,未免太过武断。"

    顾昭不卑不亢:"学生只是据实而言。"

    "好一个据实而言。"萧衍意味深长地说,"顾昭,朕问你,若查出凶手确与某士族有关,你以为该如何处置?"

    这是一个陷阱问题。顾昭沉思片刻:"国有国法,若证据确凿,自当依法严惩。但学生以为,一人之罪不当牵连全族。"

    "哦?即使那人是受家族指使?"

    "陛下明鉴,士族家大业大,族中难免有不肖之徒。若因一人之过而罪及全族,恐非治国之道。"顾昭小心斟酌词句。

    萧衍与徐勉交换了一个眼神。徐勉忽然问道:"顾公子与陈元礼之女定亲了吧?听说婚期将近?"

    顾昭心头一紧:"回大人,确有此事。"

    "陈元礼近来与老夫多有往来,是个明事理的人。"徐勉意味深长地说,"希望顾公子也能如你未来岳父一般,识大l,明大势。"

    离开皇宫时,夕阳已经西沉。顾昭记腹疑虑,皇帝和徐勉的态度暧昧难明,似乎话中有话。更令他不安的是,徐勉特意提到陈元礼,难道陈家真的卷入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江左风流简介 >江左风流目录 > 第2章 朝堂暗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