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朝堂暗涌
终于,王家的王茂出列:"陛下,此事蹊跷。刺客一击不中便退,不合常理。恐有人欲嫁祸士族,挑起朝中纷争。"
徐勉冷笑:"王大人此言差矣!刺客逃往乌衣巷方向,众人有目共睹。若非士族所为,为何不敢留下继续行刺?"
"徐大人!"谢家的谢举厉声道,"无凭无据,岂可血口喷人?"
眼看争论愈烈,萧衍抬手制止:"够了!朕今日召集士族子弟入宫,就是要看看你们的反应。"他目光如电,扫过站在后排的年轻士子们,"你们是国家的未来,对此事有何看法?"
顾昭心头一紧。这是皇帝的试探,想从年轻一代的态度判断各家的立场。
一名谢家子弟出列,慷慨陈词,谴责刺杀行为,表示士族绝不会行此卑劣之事。接着几名王家、陆家子弟也纷纷表态。
顾昭正犹豫是否该发言,忽听皇帝点名:"顾家二公子,你昨日在场,有何见解?"
全殿目光瞬间聚焦过来。顾昭感到父亲和兄长的视线如芒在背。他深吸一口气,出列行礼:"回陛下,学生以为,此案有三处疑点。"
"哦?说来听听。"萧衍似乎来了兴趣。
"其一,刺客身手不凡,却一击即退,不合常理;其二,选择在闹市行刺,太过招摇;其三"顾昭顿了顿,"李大人为救徐大人而死,若刺客真欲杀徐大人,为何不补上一刀?"
殿中一片哗然。徐勉怒目而视:"顾公子此言何意?莫非怀疑李琰之死另有隐情?"
顾昭不卑不亢:"学生只是提出疑点,以供朝廷查案参考。"
萧衍若有所思地看了顾昭一会儿,忽然问道:"朕听说顾公子博览群书,尤精史籍。依你之见,历史上可有类似案例?"
这个问题出乎意料。顾昭谨慎回答:"三国时,东吴大臣张温被刺,凶手嫁祸于陆逊一族,意图挑起内乱。"
"你的意思是,此次刺杀也可能是嫁祸?"萧衍追问。
"学生不敢妄断。只是提供史例,供陛下参考。"
萧衍点点头,没再追问。朝议转向其他事务,但顾昭能感觉到,不少寒门官员向他投来敌视的目光。
退朝后,顾昭正要随父亲离开,一名内侍拦住他:"顾公子,陛下命你去兰台查阅《梁典》,说是对你研究史籍有益。"
顾宪眉头微皱,但只能点头应允。待内侍走远,他低声道:"陛下此意难测,你且小心应对。兰台令史周弘正是寒门出身,莫要与他争执。"
顾昭领命,独自前往位于宫城东侧的兰台。这里是朝廷藏书之所,平日由兰台令史掌管。
兰台建筑古朴,四周古柏环绕,环境清幽。顾昭刚踏入前院,就听到一个清冷的女声:"顾公子来得真快。"
循声望去,只见一位身着淡绿色襦裙的少女站在廊下,约莫十七八岁年纪,肤若凝脂,眉目如画,正似笑非笑地看着他。
顾昭一怔,随即认出这是自已的未婚妻陈琳琅。两人虽已定亲,但按礼制婚前不得相见,没想到会在此偶遇。
"陈小姐"顾昭一时不知如何开口。
陈琳琅左右看看,见无人注意,快步走近,压低声音:"父亲让我告诉你,那枚玉佩不是陈家的。"
顾昭心头一震:"你怎么知道"
"没时间解释。"陈琳琅从袖中抽出一卷帛书,假装递给顾昭,"兰台西北角有间密室,藏有《梁典》真本,小心周弘正。"说完,她提高声音,"顾公子要的书在这里,请拿好。"
顾昭接过帛书,感到里面夹着一张纸条。他还想再问,陈琳琅已经转身离去,只留下一缕淡淡的兰花香。
进入兰台主楼,顾昭向当值书吏出示了皇帝手谕。书吏带他来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