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一章:血色齿轮
1975年9月12日申时红星机械厂齿轮车间
铁锈味混着机油的腥甜钻进林小满的鼻腔,她握着粉笔在黑板报上画完最后一个齿轮,后退两步,满意地看着抓革命促生产的标语旁,整整齐齐排列着三十六枚齿轮图案——对应车间三十六名工人。蓝布工作服口袋里的上海牌手表硌着大腿,这是母亲寄来的知青纪念品,表盘上的上海二字在日光灯下泛着微光。
小满,开饭了!室友张凤霞在车间门口挥手,搪瓷饭盒碰撞声盖过齿轮机的轰鸣,今天有红烧肉罐头,王师傅说从上海运来的!
林小满摘下帆布手套,拍了拍裤脚的铁屑。路过三号齿轮机时,她瞥见副厂长李建国正和采购员老赵在角落低语,老赵手里攥着个牛皮纸袋,封口处露出半截红色票证——是布票,足足有五尺长。她顿了顿,想起上周帮会计室登记技改资金时,账面上多出的两万元差额。
食堂里飘着海带汤的咸涩味,铁皮屋顶被暴雨砸得咚咚响。林小满刚掀开饭盒,就听见砰的一声巨响,整栋楼剧烈摇晃,汤勺从她手中滑落,在水泥地上滚出老远。有人尖叫:齿轮机爆炸了!
她跟着人群往车间跑,浓烟从门缝里涌出,带着焦糊的肉味。推开门的瞬间,热浪夹着铁屑扑面而来,三号齿轮机的主轴断裂,齿轮碎片飞溅在墙上,像凝固的血花。最上方的齿轮模具上沾着半片蓝布,布料边缘焦黑,却能清晰看见领口的白色绣花——是张凤霞的工作服。
快救人!保卫科科长周明远的吼声穿透烟雾,林小满突然想起什么,转身冲向女工更衣室。她的帆布包还在储物柜里,里面有本带锁的日记,昨天她刚记下技改资金的异常。
储物柜的锁被震开了,日记不翼而飞,只剩个铁皮盒躺在角落,盒盖上刻着歪扭的∞符号。林小满认得这个符号,三天前她在副厂长的笔记本上见过,旁边写着1975.7.15南方。
小满!张凤霞的声音从远处传来,带着哭腔,王师傅被齿轮碎片划伤了!
她转身时,瞥见车间角落有个黑影闪过,穿着卡其色工装,戴着遮住半张脸的防尘口罩。那个人弯腰捡起什么,塞进怀里——是枚带血的齿轮模具,编号0731。
1980年9月12日巳时保卫科档案室
陈建军的钢笔尖在纸上洇开墨渍,第八次核对1975年齿轮机爆炸事故报告。泛黄的纸上,死亡人数31人的数字被红笔圈住,旁边批注:与车间考勤表不符,实到36人,缺5人去向不明。
他放下报告,揉了揉发酸的太阳穴。窗外的梧桐叶打着旋儿落下,洒在抓革命促生产的褪色标语上。五年前他从部队转业,主动申请到父亲曾工作过的红星机械厂保卫科,没想到第一份差事就是整理积灰的旧档案。
小陈,电话!传达室老周隔着窗户喊,手摇电话机的铃声在空荡的走廊里格外刺耳。
陈建军抓起听筒,对面传来电流声,接着是压低的男声:75年事故报告第三页,齿轮材质检测数据被篡改。不等他追问,电话已经挂断。
他回到档案室,翻出第三页,果然看见45号钢的字样被改成20号钢,笔迹与原件明显不同。更奇怪的是,材质报告的落款日期是1975年9月13日,而事故发生在9月12日——提前一天就确定了材质
抽屉突然卡住,他用力一拉,掉出个牛皮纸袋,里面装着几页烧焦的日记残页。泛黄的纸页上,蓝黑钢笔字写着:7月15日,李副厂长让老赵把技改资金汇到广州……账号尾数0731……日期是1975年8月20日,正是林小满失踪前半个月。
陈建军记得档案里的记录:1975年9月12日事故当天,上海知青林小满在更衣室失踪,至今下落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