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消息很快得到回复:多亏大哥帮忙!孩子们拿了好几个奖,天天吵着要给你寄鲜花饼呢。附带的照片里,孩子们举着奖状,身后是盛开的三角梅。

    一来二去,他们开始分享各自的生活。李欣会发哈尼族长街宴的热闹场景,穿着盛装的姑娘们端着糯米酒,银饰在阳光下叮当作响;张林则拍马场的日出,成群的骏马在晨雾中奔腾。有时李欣会请教他关于动物运输的问题,原来文化中心打算引进西北的骆驼,在梯田景区开展特色游览项目。

    要不要来实地考察某天李欣突然发来消息,红河的春天,连风里都是花的味道。

    张林盯着手机屏幕许久,最终订了飞往昆明的机票。当飞机掠过连绵的山脉,他隔着舷窗看到了梦中的红河——层层叠叠的梯田波光粼粼,蜿蜒的河流如蓝色丝带,蘑菇房点缀其间,宛如世外桃源。

    李欣在机场接他时,换了一身淡蓝色的日常服饰,但颈间仍挂着银质的山茶花项链。走,带你去吃正宗的过桥米线!她熟稔地拉着他穿梭在蒙自的街巷,小店里,滚烫的鸡汤浇在生鱼片和蔬菜上,腾起的热气模糊了张林的眼睛。

    接下来的几天,李欣带着他走访红河的各个乡镇。在元阳梯田,他们看日出时的云海翻涌;在甲寅乡,老人们教他舂粑粑,木杵撞击石臼的声音回荡在山间;在碧色寨,百年米轨见证着中法文化的交融。张林发现,李欣不仅对哈尼文化了如指掌,还能用英语向外国游客讲述彝族的火塘故事。

    其实骆驼引进项目遇到了难题。某天傍晚,他们坐在梯田边,李欣用树枝在地上画着草图,这边的气候湿热,骆驼容易生病。而且村民担心会破坏梯田的生态。

    张林捡起一块石头,在图上比划:或许可以改良驼鞍设计,减少对土地的压力。我认识西北的兽医,能调配适应湿热环境的药物。他说话时,余光瞥见李欣望向自己的眼神,带着惊喜与欣赏。

    暮色渐浓,远处传来哈尼族的山歌。李欣突然站起身,朝他伸出手:敢不敢和我跳乐作舞不等回答,她已握住他的手,带着他在田埂上旋转。张林笨拙地跟着节奏,却在李欣的笑声中渐渐放松。月光洒在梯田上,泛起粼粼波光,这一刻,大漠的豪迈与红河的柔美,在舞步中悄然交融。

    data-faype=pay_tag>

    3

    山海相隔的守望

    三个月后,第一批骆驼从西北运抵红河。张林亲自押车,看着这些陪伴他长大的伙伴在陌生的环境里慢慢适应。李欣每天带着村民学习骆驼养护知识,她编写的《沙漠之舟在红河》手册,图文并茂地介绍骆驼习性与本地生态的结合。

    项目启动那天,哈尼族的祭司举行了祈福仪式。张林穿着李欣送他的哈尼族服饰,站在骆驼队列前,看着李欣用银铃串装饰驼鞍。游客们兴奋地拍照,孩子们追着骆驼嬉笑,远处的梯田在阳光下泛着金光。

    多亏有你。李欣递给他一杯冰镇酸角汁,现在每个月都有旅游团预约,村民的收入也增加了。她的眼神里满是骄傲与感激。

    然而,好景不长。雨季提前到来,连续的暴雨导致部分梯田塌方。游客量锐减,村民们开始质疑骆驼项目的可行性。更糟的是,几头骆驼出现了严重的皮肤病,兽医的远程指导收效甚微。

    张林决定留下来。他和李欣冒雨检查每一块驼毯,调整饲料配方,甚至在兽医的指导下尝试用哈尼族的草药治疗。深夜的蘑菇房里,油灯摇曳,他们对着图纸讨论改良方案,困了就趴在桌上打个盹。

    大哥,要不你先回西北吧。某天清晨,李欣看着他布满血丝的眼睛,马场那边肯定也需要你。

    张林摇摇头:这里也是我的责任。他想起母亲常说的话,西北汉子做事,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底。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大西北汉子爱上了云南柔情姑娘简介 >大西北汉子爱上了云南柔情姑娘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