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州2002.吉林——最早的标签用受害者的金镯子刻字,最新的用激光打印机打印,边角整齐得像超市的冻肉价签。

    【犯罪操作的标准化】

    中国刑警学院法医专家陈志强指出,吴宏业的分尸行为呈现屠宰流程的人类化移植:

    1.

    工具专业化:从父传木锯到定制骨锯,工具迭代严格遵循屠宰工具的进化逻辑;

    2.

    步骤标准化:将放血-分割-处理的杀猪流程,细化为控制-肢解-丢弃的犯罪流程,每个环节有操作手册(虽未形成文字,但存在于其肌肉记忆中);

    3.

    结果指标化:碎肉大小、骨锯角度、内脏处理方式,均以不堵塞下水道便于混入牲畜肉类为核心指标,完全复制屠宰场的卫生处理标准。

    这种犯罪行为的工业化,使他在分尸时展现出惊人的冷静——正如他在2005年某次分尸后对张玉良说的:人比猪难分解的地方,在于会哭。但只要锯条够快,哭声就追不上刀刃。

    2005年10月,吴宏业在冻肉铺后院埋了个铁盒,里面装着:

    父亲的屠刀布带(已磨破,渗着胆汁和人血);

    1983年断指时的诊疗记录(复印件,边角被锯齿划烂);

    最新改良的弧口锯(锯齿间距2.5毫米,专门对付人类颈椎)。

    当王学礼在电话里说儿子出生了,叫王浩时,他正在冰柜前锯一条人腿。小孩的骨头软,他对着话筒说,别让他碰锯条,不然和我一样——话没说完就挂了,锯条在筋骨上留下第12道锯齿痕,和他12岁那年在柴房锯松木的次数相同。

    (本章证据来源:山西省公安厅2000年煤矿案勘验报告、吉林市公安局2002年碎尸案法医鉴定、吴宏业冻肉铺地窖搜查记录)

    第四章:锯齿的终章(2006-2011)

    2006年春,吴宏业的冻肉铺玻璃柜里,猪排骨与人类指骨并排放置。他用镊子调整指骨角度,使其与猪排骨的切割面完全平行——这是他新发明的标本对照法,确保分尸角度永远符合《家畜分割标准图谱》。

    2008年冬,三十三岁

    太原某高校教授失踪案中,他首次处理戴义齿的受害者。假牙卡在下颌骨,他用弧口锯小心避开齿槽,和猪牙床的处理方式不同,得先用凿子敲开牙龈。锯条划过下颌骨时,他突然停住:这人的智齿长歪了,转头对助手说,记下来,下次遇见歪牙的,锯条要斜15度。

    分尸结束后,他将义齿扔进熬煮内脏的高压锅:塑料遇热会化,他搅了搅泛着油花的汤,就像猪饲料里的塑料袋,煮烂了看不出。警方后来在下水道淤泥中发现0.7毫米的塑料颗粒,成分与2008年某品牌义齿完全匹配。

    2010年夏,三十五岁

    王学礼在包头的台球厅被盯上时,吴宏业正在大同焦化厂调试新锯。他改良了锯齿涂层:涂两层胆汁,再喷层清漆,他向张玉良展示锯齿上的绿色薄膜,这样在煤灰里埋三个月,锯齿都不会锈。

    处理某煤炭中间商时,他发现对方腹部有纹身——一条盘绕的蛇。纹身颜料含金属,他用刀尖刮掉表皮,得把带颜色的肉单独切下来,扔进标有不可溶物的铁桶,就像屠场处理病猪的病变组织。

    警方在焦化厂配煤车间查获的骨渣中,发现13片带纹身颜料的碎肉,每片都有3毫米锯齿痕,边缘整齐得如同超市包装的冻肉切片。

    2011年秋,三十六岁

    王学礼被捕当天,吴宏业正在冻肉铺地窖分装断指。第37个玻璃罐即将封盖,他对着标签上的2011.10.25,大同,男,42岁发愣——受害者的年龄,和他父亲去世时相同。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漂白》原型:吴宏业的据裂人生简介 >《漂白》原型:吴宏业的据裂人生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