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都要璀璨。

    第三章

    用音符写日记

    每个周六下午三点,老宅子的时光都会被琴键切开。陆明远总能从我的脚步声里听出心情——踢着石子进来时,他会弹《命运交响曲》的开头;蹦跳着推开门时,迎接我的是《春之歌》的嗓音。有次数学考了三十七分,我攥着卷子站在紫藤下掉眼泪,他却拉着我坐在琴凳上,左手在低音区敲出沉重的和弦,右手突然跳出明亮的旋律:你看,乌云背后总有星星。

    最神奇的是故事谱。那次和小羽吵架,我气鼓鼓地踢翻了琴凳,他却笑着取出五线谱本,用红笔在第三线上画了个歪扭的休止符:这是你俩冷战三天没说话,空气里全是省略号。接着在高音区画了个陡峭的跳音,尾巴拖得老长:周四值日时你摔了她的玻璃瓶,她喊‘你赔’,声音像断了弦的风筝。最后,三个相连的八分音符围成圆圈,中间画了个小小的笑脸:昨天她把蛋糕分你一半,甜得像连音线。

    试着用吉他弹出来。他把谱子塞进我书包时,指尖划过我手腕内侧,那里还留着爬树时蹭的青苔印,音乐不是算术题,错拍也是故事的一部分。后来我在琴弦上磨出茧子,才明白他说的故事谱里藏着多少心思——每个音符的倾斜角度,都是他观察我时的目光落点;每条符干的长度,都是我说话时的停顿呼吸。

    有次我偷带辣条进琴房,辣油滴在琴凳上,他却用棉签蘸着风油精擦拭,顺便在五线谱上画了串跳跃的十六分音符:这是你偷吃时的心跳,比《野蜂飞舞》还快。阳光穿过紫藤,在他发间织出金网,我突然发现,他鬓角的白发里藏着几根浅紫色的花穗,像被时光染了色的音符。

    第四章

    雨中的交响诗

    暴雨是突然砸下来的。我抱着吉他跑过巷口,雨水顺着琴箱流进袖口,冻得打哆嗦。推开门时,天井里的积水映着破碎的紫藤花,陆明远正坐在钢琴前,给围坐在塑料布下的老人们弹琴。李奶奶的轮椅旁放着生锈的饼干盒,张爷爷拄着拐杖,跟着节奏轻叩地面,收音机里的伴奏被雨声打得断断续续。

    来,坐这儿!他掀开琴凳上的蓝布,我这才发现,钢琴盖内侧用白粉笔写着《友谊地久天长》的简谱,每个音符旁都画着笑脸或星星。他的左手在低音区敲出雨点的节奏,右手托起旋律,像撑着一把声音的伞。我慌忙调弦,跑调的吉他声刚冒头,就被他的琴声轻轻兜住——就像上周我弹错《卡农》时,他用琶音悄悄补上缺口。

    雨帘中,李奶奶跟着旋律晃动脑袋,银发上沾着水珠,像戴着珍珠发饰。张爷爷忽然抹了把脸,不知是雨水还是泪水。陆明远边弹边说:王阿婆年轻时是纱厂的歌手,李叔当年在码头扛麻袋,总哼《南泥湾》。他转头看我,镜片上蒙着水汽,音乐是会生根的,哪怕长在皱纹里。

    曲终时,暴雨变成了淅沥小雨。李奶奶从饼干盒里掏出薄荷糖,包装纸还是八十年代的花纹:小远教我们用《两只老虎》的调子唱买菜清单,现在听见自行车铃,都想跟着打拍子。我这才注意到,钢琴脚边摆着几本手抄歌本,字迹歪歪扭扭,却用彩色笔标着强弱符号。陆明远蹲在张爷爷身边,耐心地调整他按琴键的手势,袖口沾了泥点也不自知。

    那天回家的路上,雨水在青石板上敲出细碎的节奏。我忽然明白,他守着老宅子,不仅是等会吹口哨的孩子,更是在给时光织网——让那些被岁月磨哑的声音,在琴键上重新清亮起来。而我对他的感觉,就像吉他弦上的颤音,明明该是直线,却忍不住划出温柔的弧度。

    data-faype=pay_tag>

    第五章

    时光的馈赠

    陆明远住院是在秋分那天。我抱着吉他去琴房,发现门没锁,琴凳下躺着本掉了封皮的《拜厄钢琴基础教程》。翻开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旧巷琴音:时光织就的乐章简介 >旧巷琴音:时光织就的乐章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