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几只发着微光的蝴蝶,翅膀上竟印着跳动的音符。更神奇的是,老钢琴的琴键缝隙里冒出星星点点的荧光,像撒了一把碎钻。
小满姐姐,琴键在发光!第一个来上课的豆豆指着钢琴惊呼。孩子们围拢过去,忽然听见叮的一声轻响,一个拇指大小的透明小人从琴键里蹦出来,薄如蝉翼的翅膀上流转着彩虹色的光——那是陆明远教我的第一首曲子《致爱丽丝》的旋律。
我们是音符精灵呀!小人转着圈,周围浮起亮晶晶的五线谱,老施坦威爷爷说,当有人用心弹琴时,我们就会醒来。原来,这架经历过战火的钢琴里,住着无数被时光封印的音符精灵,它们沉睡在木纹深处,等待着能让旋律生根的人。
李奶奶颤巍巍地伸出手,指尖刚碰到琴键,一只翅膀印着《茉莉花》旋律的精灵就落在她掌心。我年轻时在纱厂唱歌,她眼里闪着泪光,总想着要是能在大舞台上唱给更多人听……话音未落,精灵突然腾空而起,翅膀上的音符化作光点,在天井里拼出一个旋转的舞台幻象,李奶奶的歌声乘着光雾飘向云端。
从那以后,老宅子成了真正的童话屋。每个周六,音符精灵都会根据孩子们的故事变幻形态:豆豆讲了和流浪猫的相遇,琴键上就跳出带着猫爪印的八分音符;玲玲说梦见自己飞上天摘星星,精灵们就用琶音搭成螺旋形的光梯。最神奇的是,当我们合奏陆明远留下的时光乐谱时,琴房的墙壁会浮现出老照片般的画面——五十年代的婚礼上,新娘踩着《婚礼进行曲》的旋律走进来;战时的防空洞里,年轻的乐手们用口琴和钢琴拼凑出不屈的乐章。
第八章
槐树洞里的音乐盒
某个蝉鸣稀薄的午后,我在老槐树的树洞深处发现了新的秘密。之前挖到的铁盒旁,竟嵌着一个胡桃木制成的音乐盒,表面雕刻着缠绕的紫藤和跳跃的音符,轻轻一按,里面弹出卷羊皮纸,上面是陆明远的字迹:给找到时光钥匙的孩子——去琴盖内侧的暗格,那里藏着老施坦威的第一个音符。
暗格里躺着枚指甲盖大小的金色圆片,刻着1946年的日期。当我把它放在琴键上,整个天井突然被柔和的金光笼罩,老钢琴的琴腿竟慢慢变成了木质的鹿蹄,琴盖化作翅膀,带着我们缓缓升起——原来,这架钢琴在战时曾被改造成流动的音乐站,琴身里藏着音乐飞椅的机关,当年的进步青年就是乘着它,在硝烟中传递希望的旋律。
我们乘着飞椅掠过老城区的屋顶,音符精灵们在前方引路,将路灯的光编织成五线谱。路过养老院时,李奶奶正在窗边发呆,我们按下《友谊地久天长》的和弦,无数光点飘进窗户,在她床头聚成年轻时的照片,照片里的她正拿着麦克风微笑。原来梦想真的会飞。豆豆趴在琴盖上,看着下方闪烁的万家灯火,眼里映着流动的音符。
第九章
时光交响诗的终章
深秋的傍晚,老槐树开始飘下金箔般的落叶,音符精灵们说这是时光换季的信号。我们决定举办一场特殊的时光音乐会,邀请所有曾被琴声温暖的人。
李奶奶穿上了珍藏的红色旗袍,张爷爷擦亮了当年在码头扛麻袋时戴的旧草帽。当第一个音符响起,琴房的墙壁突然变得透明,我们看见不同年代的画面重叠交织:五十年代的弄堂里,孩子们跟着钢琴声跳绳;八十年代的夏夜,老人们摇着蒲扇听《甜蜜蜜》;还有现在的我们,在紫藤花下弹着吉他,音符精灵们绕着飞椅起舞。
最震撼的是,战时的地下琴房画面突然清晰起来——年轻的陆明远抱着琴谱躲在夹层里,头顶传来炮弹的轰鸣,他却微笑着在五线谱上写下坚定的音符。当我们的琴声与历史的回声重合,那页带弹孔的《黄河大合唱》手稿突然腾空,弹孔处绽放出金色的光,仿佛当年的硝烟都化作了和平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