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宗又说:敌人退军,正在渡河的时候,为什么不截击呢李纲说:朝廷因为肃王在金人的军队中,所以不允许。宋徽宗说:为国家社稷考虑,怎么还能考虑这个呢李纲于是私下感叹宋徽宗的气度是不可及的。交谈融洽后,宋徽宗于是询问停止文书传递等三件事,只是因为都城已经被围困,担心被人知道行宫的所在,没有其他原因。李纲回答说:在国家艰难危急之时,两宫隔绝,彼此不能相互了解,即使朝廷应对行宫的事情,也不可能没有不周到的地方,这就在于陛下您的明察了。宋徽宗于是询问朝廷的近况,比如追赠司马光以及拆除夹城等,一共三十多件事。李纲逐一解释,说追赠司马光正是想要得民心,拆除夹城只是想要防备奸细之类的原因。接着奏报说:皇上仁爱孝顺,小心谨慎,唯恐有一点不符合您的心意,每次得到您的御批责问,就忧虑恐惧得吃不下饭。臣私下把这比作一个家庭,尊长外出把家事交给子弟,偶然遇到强盗劫掠,必须根据情况自行处理。等到尊长将要回来,子弟不得不感到恐惧。作为尊长,正应当因为他们能够保住田园的大计而慰劳他们,不应当过问那些细微的事情。如今皇上刚即位的时候,陛下您出巡,正赶上大敌入侵,为国家社稷考虑,政事不得不稍有变革。如今国家没有忧患,四方安宁,陛下您回朝,臣认为应当有办法大大地安慰皇上的心,其他细微的事情,一切都不要过问就可以了。宋徽宗有所感悟,说:你说的非常对。我只是因为性子急才询问,之后就没有什么事了。于是从内府拿出玉带、金鱼袋、古象简赏赐给李纲。说:行宫的人得知你来了,都很高兴。用这个来慰藉他们的心意,你就可以佩戴了。李纲坚决推辞,宋徽宗不答应,于是李纲佩戴上,致谢后退下。二十二日,李纲随从宋徽宗到鸿庆宫烧香。起初,李纲到达拱州,看到迎接宋徽宗的禁卫、宝辇、仪仗物品等停留不前进,于是根据情况自行作旨意让他们前往南都。到这时,宋徽宗烧香,禁卫、宝辇、仪仗物品等恰好到达南都,士人和百姓夹道观看。得到旨意第二天早上告辞,完毕后,先返回京城。皇上赏赐酒食、香茶等。

    二十三日,告辞,再次在帐幕中奏对,宋徽宗拿出青词稿一张,让李纲宣示给宰执、百官,这是宋徽宗当初传位时,上奏给上天所作的。宋徽宗宣谕说:本来想要前往亳州太清宫,因为道路被水阻隔没有成行。又想要居住在西洛,因为皇帝恳切的请求,已经更改命令,不再出发。你先回去,传达这个意思,安慰皇帝。于是从袖中拿出书信交给李纲,并且宣谕说:你辅助皇帝,保卫城池、守护国家社稷有大功,如果能够调和父子之间的关系,使他们没有疑虑和隔阂,应当载入史册,名垂万世。李纲感动哭泣,再次下拜接受命令。告辞完毕后,就先写成奏札,把得到的宋徽宗的话向皇上奏报。皇上批答说:看了你送来的奏报,知道你奏对的话,忠义之心鲜明,朕非常赞赏。

    二十五日,李纲回到京城,在垂拱殿奏对。进呈宋徽宗的书信,详细讲述了问答的话语。皇上嘉奖慰劳了很久。李纲把宋徽宗赏赐的玉带、牙简、银、绢等写成奏札进献,皇上下旨不允许。

    二十七日,宰执在延和殿奏事,进呈皇上出郊到资福寺迎接宋徽宗的仪式礼仪。耿南仲建议,想要把宋徽宗身边的内侍全部赶走,在宫门张榜,敢留下的斩首。先派人进行搜索,然后皇上的车驾进去拜见。李纲认为不如只依照平常的方法,不必这样做,表现出对宋徽宗的怀疑。如果一定要过度防备,恐怕反而有无法防备的事情。耿南仲说:怀疑,就是有所疑虑。古人对于疑虑也有所不免。李纲说:古人虽然不免于疑虑,然而贵在有所决断,所以《尚书》中有考察疑虑的方法,《易经》说:用来决断天下的疑虑。倘若疑虑的情绪不能消除,就像那个怀疑邻居偷斧头的人一样,那么造成的祸患就不小了。耿南仲不停地争论。李纲奏报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靖康回忆录2简介 >靖康回忆录2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