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热情,对文化的深刻理解,以及在细微处展现的体贴。
周末,芳草带张明去了河静省的老家,一个离河内两小时车程的乡村。那是张明第一次见到越南的农村——绿油油的稻田,棕榈树环绕的农舍,穿奥黛骑自行车的少女。
芳草的母亲——一位瘦小但精神矍铄的妇人——准备了丰盛的家宴。尽管语言不通,但她用不断的夹菜和慈祥的笑容表达着欢迎。饭后,当芳草去厨房帮忙时,老太太突然用生硬的中文对张明说:芳草,好女孩。
张明惊讶于这位几乎不会中文的越南母亲努力表达的认可,郑重地点头:是的,阿姨。她非常好,我很珍惜。
回河内的路上,芳草异常安静。直到火车驶过红河大桥,她才开口:妈妈很喜欢你。
真的我以为她对我没什么特别印象。
芳草微笑:越南母亲表达爱的方式很含蓄。如果她不喜欢你,根本不会跟你说话,更不会用中文。
张明心头涌起暖流:那你爸爸呢他会怎么看我
芳草的表情黯淡下来:他...不太管我的事。自从再婚后,我们很少联系。
张明这才想起芳草曾提过父亲赌博导致家道中落的往事。他握住她的手:不管怎样,我会努力得到你家人的认可。
芳草靠在他肩上,轻声说:我知道你会。
三个月的时间如白驹过隙。张明和芳草的关系在文化碰撞与调和中日益深厚。他们建立了自己的相处模式——中越双语混合交流,轮流选择约会地点,共同承担开销。张明学会了基本的越南生活用语,芳草则尝试做中国菜,虽然她的宫保鸡丁总是太甜。
然而,随着张明归期临近,未来的不确定性开始浮现。一个闷热的周五晚上,他们在河内老城区的夜市闲逛时,这个话题终于被摆上台面。
我查过了,张明咬着一串烤肉说,越南人申请中国签证不难。你可以先办旅游签来深圳玩,然后......
然后呢芳草停下脚步,长期签证需要理由,工作或留学。我不可能永远做游客。
张明早就考虑过这个问题:你可以申请中国的大学,或者找份工作。以你的中文水平......
张明,芳草打断他,你总是计划得这么远。在越南,我们更相信duyên
s——缘分。该来的总会来。
但如果不规划未来,怎么知道该往哪个方向努力张明不解地问。
芳草叹了口气:这就是我们的不同。你相信人定胜天,我相信顺其自然。
夜市嘈杂的人声中,两人之间的沉默格外明显。张明突然意识到,比起买单风波,这种根本价值观的差异才是更大的挑战。
我只是不想失去你,他最终说道,距离太远,时间太长......
芳草伸手抚平他紧锁的眉头:听着,我不需要你现在就有所有答案。让我们珍惜剩下的时间,好吗
那晚回到酒店,张明辗转难眠。窗外的河内灯火阑珊,与深圳的夜景如此相似又如此不同。他爱芳草的随性与热情,却也担忧这种生活态度能否与他的规划型人格长期共存。更复杂的是,他们之间横亘着的不只是性格差异,还有国界、家庭期待和社会眼光。
手机震动,芳草发来消息:还在想今晚的事别担心,我们会找到平衡点。,Anh
yêu.
张明查了词典,Anh
yêu是亲爱的的意思。这个简单的越南短语让他心头一暖。也许芳草是对的——有些问题不需要立刻解决,重要的是彼此愿意尝试理解的决心。
第二天清晨,张明被手机铃声惊醒。分公司主管急促的声音传来:张工,深圳总部那边有个紧急项目,需要你提前回去。最早明天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