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在扬州城头的血书:读圣贤书,所学何事

    而今竟只剩这群蝇营狗苟之徒,在残山剩水间争食最后的腐肉!

    最痛是经过武昌时,看见茶馆里说书人眉飞色舞:

    弘光帝在南京,白日斗促织,夜饮春药...满堂哄笑中,我摔碎了茶碗——

    这就是我们要效死的朝廷可当清军铁蹄踏碎江南,那些哄笑的百姓,不也在血泊里哭喊着大明吗

    2.

    永历五年(1651年)的昆明城,秋风萧瑟,落叶纷飞。

    永历帝的临时行宫前,旌旗猎猎,却掩不住那股颓败之气。

    我站在殿外,望着那扇紧闭的朱红大门,心中五味杂陈。

    殿内,大哥孙可望正逼迫永历帝封他为秦王。

    我虽未亲眼所见,却能想象那个懦弱的皇帝是如何颤抖着双手,在圣旨上盖下玉玺的。

    孙可望的野心,早已昭然若揭。他想要的,从来不是复兴大明,而是借永历之名,行割据之实。

    二弟,在想什么孙可望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打断了我的思绪。

    我转过身,见他一身蟒袍,面带得意之色,显然对刚刚的结果十分满意。

    大哥,我强压下心中的不满,沉声道,如今既已联明,当以抗清为重。清军势大,我们须尽快整顿兵马,共御外敌。

    孙可望哈哈一笑,拍了拍我的肩膀:二弟何必如此严肃有了永历的册封,我们便是名正言顺的大明臣子,天下义士必会纷纷来投。届时,何愁清军不灭

    我看着他志得意满的神情,心中暗叹。他口中的大明臣子,不过是掩人耳目的幌子。

    但我深知,此时若与他翻脸,只会让清军渔翁得利。为了抗清大业,我只能暂且忍耐。

    大哥所言极是,我勉强挤出一丝笑容,但清军近日在湖广一带活动频繁,我们不可不防。

    孙可望挥了挥手,不以为意:二弟多虑了。如今我们兵强马壮,清军若敢来犯,定叫他们有来无回!

    说罢,他转身离去,背影中透着一股傲慢。

    我望着他的背影,握紧了拳头。义父临终前的嘱托犹在耳畔:速归明……勿为不义!

    可如今,我们虽名义上归附了永历,但孙可望的所作所为,却与义父的期望背道而驰。

    回到营中,我召集了几位心腹将领。他们皆是我多年并肩作战的兄弟,对我忠心耿耿。

    将军,孙可望如此跋扈,我们难道就这样忍气吞声副将王德仁愤愤不平地说道。

    我摇了摇头:眼下清军才是心腹大患。若我们内讧,只会让亲者痛仇者快。

    可孙可望分明是想借永历之名,行割据之实!另一名将领李远忍不住插话。

    我沉默片刻,缓缓道:我知道。但为了抗清大业,我们只能暂且与他合作。待击退清军,再作打算。

    众人见我态度坚决,也不再言语。但我从他们的眼神中,看到了与我同样的忧虑。

    3.

    我独坐军帐,摊开血迹斑斑的《舆地全图》:

    北疆,多尔衮正推行圈地令,百万汉民沦为奴隶。京畿一带人市兴盛,八旗子弟用马鞭挑选汉女,价同牲畜。

    而西南,虽然我们这些年来积极整军备战,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与建设,招募兵勇、训练军队,还推行恢复经济的举措,使云贵地区的经济逐渐复苏,但局势明显愈加恶化。

    伪清定南王孔有德进驻桂林,其麾下兵马分守柳州、南宁、庆远、梧州等地,进逼贵州,对我大西军形成包围态势。

    汉奸吴三桂与清朝都统李国翰奉命征四川,已分兵攻取成都、嘉定、叙州、重庆等川北、川南地区,驻师绵州,兵锋直指云贵。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我!李定国!大明最后的脊梁柱!简介 >我!李定国!大明最后的脊梁柱!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