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了。
这孩子...从小就有主意。她叹了口气,你们要是真决定留这边...得保证梓桐中文不能落下。
我眼眶一热:我每天教她背一首诗。
婆婆离开前,在门口停顿了一下:你写的那个...能给我看看吗
第二天清晨,我发现婆婆戴着老花镜,正用手机艰难地翻看我的中日双语版。梓桐趴在她膝头,指着一个汉字问:奶奶,这个字怎么念
融,融合的融。婆婆的发音格外标准,就是不同的东西,慢慢变成一体...
一周后,婆婆回国前的最后一晚,我们全家视频通话。谢志强宣布他拿到了日本一家IT公司的offer,可以申请技术签证。
妈,我可能...过两个月就去日本了。他小心翼翼地说。
出乎意料,婆婆只是点点头:房子我帮你看着。轩轩,等你期末考完,奶奶带你去日本玩好不好
梓轩在屏幕那头眼睛发亮:真的我能见到富士山吗
让你爸带你去。婆婆摸了摸身边梓桐的头发,你妹现在日语可溜了,能当小导游。
视频结束后,婆婆拉着行李箱在玄关徘徊:张雪,这几个月...我说话有些重。
妈,我理解...
你不容易。她突然拥抱了我,很轻但很坚定,照顾好我孙女...和儿子。
送走婆婆后,我收到编辑小林激动的邮件:张桑,《东京屋檐下》入围出版社年度佳作奖!评审特别称赞文化碰撞的描写深刻而温暖!
窗外,调布市的夜空升起一朵烟花,转瞬即逝却绚烂夺目。梓桐趴在我腿上昏昏欲睡,中文版的《静夜思》和日文版的《ふるさと》(故乡)交替呢喃。我突然想起佐藤老师说过的话: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
我们的火焰,或许才刚刚开始燃烧。
14
十月的东京,暑热终于退去。我站在成田机场到达大厅,手指不自觉地绞着衣角。梓桐骑在我肩上,小手举着自制的欢迎牌——上面用中日双语写着欢迎爸爸和哥哥,还画满了爱心和樱花。
妈妈,他们会不会走丢了梓桐第五次问道。
不会的,爸爸会日语。我捏捏她的小腿,却也在心里担心同样的问题。谢志强虽然通过了N2,但实际交流能力如何还是个未知数。
人流中突然出现一个熟悉的高个子,白衬衫黑西裤,推着两个大行李箱。他身边跟着一个戴眼镜的少年,比半年前长高了一截,却显得更加单薄。
爸爸!哥哥!梓桐尖叫着扭动身体,差点从我肩上栽下来。
谢志强小跑过来,一把接住女儿,眼睛却看着我:飞机晚点了二十分钟。
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一句话,却让我的眼眶瞬间发热。这半年视频里的千言万语,都比不上此刻他站在我面前说一句飞机晚点来得真实。
梓轩站在一旁,书包带勒在瘦削的肩膀上。我伸手想抱他,他却下意识地后退半步,然后才别扭地靠过来。这个曾经黏人的小男孩,如今已经不太习惯母亲的拥抱了。
饿了吗我揉揉他的头发,做了你爱吃的红烧肉。
他点点头,眼睛却一直盯着妹妹——梓桐正像只树袋熊一样挂在谢志强身上,叽叽喳喳说着他听不懂的日语。
她说爸爸变帅了。我翻译道。
谢志强耳根发红,腾出一只手拉住我:走吧,回家。
家这个词从他嘴里说出来,有了全新的含义。
出租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梓轩贴着窗户,目不转睛地看着窗外闪过的风景。当东京塔出现在视野中时,他的眼镜片上反射着金色的阳光。
比电视里小。他小声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