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第一回

    秦淮河畔初逢艳

    醉花楼中暗结香

    话说江南金陵,秦淮河穿城而过,画舫凌波,灯影摇红,端的是六朝金粉地,十里温柔乡。河沿有座醉花楼,乃金陵头一等的清倌行院,老鸨王妈妈极善调教女儿,所育姑娘皆通文墨,能抚琴唱曲,其中最拔尖的,便是年方二八的柳嫣然。这嫣然生得眉如远黛,目似秋水,鬓边常簪一支白芙蓉,素纱衣上绣着半枝水墨兰花,端的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更兼才思敏捷,出口成诗,慕名求见者踏破门槛,她却轻易不肯接客,每日只在楼上临窗作画,或拨弄琵琶,倒像是个落难的书香门第小姐。

    这日清明,细雨纷纷,秦淮河上烟波浩渺。醉花楼来了位少年公子,头戴玉冠,身着月白锦袍,腰间悬着半块羊脂玉佩,上刻松雪二字,正是应天府冯氏的公子冯春。冯春年方十九,饱读诗书,素闻嫣然才名,特备了缠头银二十两,欲求一面。

    王妈妈见他衣着华贵,忙堆笑迎上:冯公子来得巧,我家嫣然姑娘今早说要赏雨,正独坐听雨轩呢。引着他转过九曲回廊,只见前方水榭之上,垂着湘妃竹帘,帘内隐隐传来琵琶声,弹的是《雨打芭蕉》,声声清越,如珠落玉盘。

    冯春整了整衣冠,轻叩朱门:闻得姑娘雅擅音律,小生不揣冒昧,欲求共赏清音。话音未落,琵琶声止,帘栊轻动,露出嫣然半张素脸,鬓边芙蓉沾着雨珠,更显楚楚动人:公子既来听琴,可带得诗囊冯春一愣,笑道:姑娘雅兴,小生恰好新作《清明雨》一首。从袖中取出诗笺,递与嫣然。

    嫣然接来细看,见上面写着:烟柳含愁雨带丝,画船听雨客来迟。秦淮河上春波绿,不及卿卿鬓上枝。笔尖微颤,眼波流转:公子诗中‘鬓上枝’,可是指奴家鬓边芙蓉冯春长揖道:姑娘清姿,真如出水芙蓉,令人见之忘俗。

    嫣然见他举止有礼,谈吐不俗,心下暗喜,遂命丫鬟开了竹帘,请他入内。听雨轩中陈设雅致,案上摆着端砚徽墨,墙上挂着嫣然自绘的《芙蓉图》,花瓣上题着小楷:不向东风争艳色,独留清气满乾坤。冯春细看画中芙蓉,花瓣上竟隐有水痕,恍若真花带露,惊叹道:姑娘神笔,竟能令草木含情。

    二人分宾主坐下,丫鬟奉上清茶。嫣然亲手执壶,见他杯中山茶浮沉,忽然叹道:奴家虽落风尘,却最厌铜臭,今日见公子诗才,方知世上仍有清雅之人。冯春见她眉间隐有愁色,便道:姑娘仙姿,何甘沦落至此

    嫣然垂眸拨弄琵琶弦,一声长叹:说来话长。奴家本是苏州书香门第之女,父亲曾为翰林,因直言获罪,家道中落,被人卖至醉花楼。王妈妈怜我幼慧,教我诗书琴画,如今虽列清倌,终究身不由己。话音未落,忽闻楼下喧哗,似是有豪客争闹。

    王妈妈匆匆上楼,附耳对嫣然道:扬州盐商吴老爷来了,带了千两白银,说要替姑娘梳拢呢。嫣然脸色一白,手中琵琶差点落地。冯春见状,忙道:妈妈且慢,容小生与吴老爷分说。说罢整衣下楼。

    楼下大厅里,吴老爷肥头大耳,正拍着桌子叫嚷:老子有的是钱,今日定要见柳嫣然!冯春上前一揖:吴老爷息怒,嫣然姑娘今日身子不爽,不如改日再访吴老爷上下打量他:你是哪来的酸秀才,敢坏老子的兴抬手便要推搡。

    冯春闪过一旁,沉声道:吴老爷若再喧哗,小生只好请巡城御史来评理了。他虽温文,却是应天府冯氏之后,祖上曾掌刑狱,这话一出,吴老爷顿时气焰稍减,嘟囔道:算你狠,老子明日再来!带着随从扬长而去。

    王妈妈擦着冷汗过来谢道:多亏冯公子解围,不然这吴老爷难缠得紧。冯春笑道:妈妈客气了,小生明日再来,还望妈妈美言。说罢告辞,回头望听雨轩,见嫣然正倚在栏杆上望他,鬓边芙蓉在雨中轻轻摇曳,恍若仙子临凡。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半江芙蓉两心知简介 >半江芙蓉两心知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