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当年醉花楼的青瓷瓶更添野趣。蒋渔虽讷于言辞,却总默默添副碗筷,看他教菱姑念《千家诗》,看他替素心修补被礁石划破的渔网,针脚细密如他从前写小楷。
这日暴雨倾盆,冯春的画舫被风浪阻在渡口,不得已借宿茅屋。素心将唯一的竹床让与他,自己和蒋渔挤在矮榻上,听着雨点敲打茅檐,像极了当年秦淮河的夜。菱姑早已睡熟,蜷在冯春脚边,怀里抱着他送的绢制芙蓉花。
公子的手,该握羊毫,不该碰渔网。素心见他指尖磨出红痕,忍不住取出药膏。冯春忽然抓住她手腕,触到那道被渔刀划出的浅疤
矮榻传来蒋渔的翻身声,素心慌忙抽手,药膏蹭在冯春袖口:蒋大哥明日要赶早潮,公子早些歇吧。转身时,鬓边木簪勾住他衣襟,那是她亲手替蒋渔刻的
第十回
潮头立尽千帆影
渡口归来两鬓霜
蒋渔出海遇着台风,两日未归。素心抱着菱姑站在礁石上,望着翻涌的浪头,看见冯春挽着裤脚跑来,衣摆沾满海草:我雇了三艘船去找——话未说完,便见远处水面漂着顶破斗笠,正是蒋渔常用的那顶。
素心腿一软跪倒在沙滩,冯春扶住她,触手一片冰凉:别慌,蒋大哥水性好,当年能从鬼门关救回你,定能平安归来。说着解下自己的裘衣给她披上
直到月上中天,才见蒋渔的乌篷船歪歪斜斜靠岸,船板裂了道缝,他肩头还缠着止血的海草。素心扑过去抱住他,闻到浓重的鱼腥味混着血腥气,冯春默默转身,替他们拴好船缆,看见蒋渔后背的旧疤上又添新伤,像道永远织补不全的渔网。
第十一回
药炉烟里论前盟
织机声中理乱丝
蒋渔养伤期间,冯春日日来送药材,还亲自煎药,砂锅咕嘟声里,常说起当年在芙蓉馆听她弹《凤求凰》的旧事。素心低头织网,听他念:‘有美一人,婉如清扬’,那时总以为清扬是眼波,如今才知,是渔女晒网时,鬓角沾着的盐晶。
公子总说这些文绉绉的话,蒋渔忽然开口,嗓音像浸了海水,当年在河心捞起她时,她睫毛上凝着水珠,倒像条濒死的鱼。他粗糙的手掌抚过素心手背,可鱼若归了海,便不该再惦记岸上的花。
素心织错了线,渔网出现个窟窿。冯春伸手要补,蒋渔却按住他手:大人的手,该握朝笏,不是渔网。两人四目相对,像两柄交叠的渔叉,虽无锋芒,却在咸涩的海风里,绞紧了素心的衣角。
第十二回
雪夜围炉说旧事
梅枝照影动新愁
渔村落了少见的大雪。冯春带来江南的松墨和蜀锦,素心却用蜀锦裁了渔网的补丁,针脚歪歪扭扭绣着梅花:渔村的雪,比金陵的大,却比醉花楼的暖。
蒋渔蹲在灶前烤糍粑道:那年你在茅檐下教菱姑念‘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她却指着你说‘伊人在灶旁,糍粑喷喷香’。冯春听罢笑出声,看见素心耳尖发红。
夜深时,冯春要告辞,素心忽然取出双清香囊:公子若不嫌弃,收下这个吧。香囊上的并蒂芙蓉已褪成浅灰,却多了行新绣的小字:海有舟可渡,山有路可行。蒋渔望着她指尖的针眼,忽然起身替冯春拢好斗篷,雪片落在他发间,像撒了把碎银。
第十三回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冯春接到朝廷调令,将赴杭州任职。他特意绕路渔村,见素心正在教菱姑辨认贝壳,蒋渔在修补冯春上次送来的铜漏——那是他从金陵带来的,说渔村的时辰,该听得见潮起潮落。
此去杭州,水路要过七里泷,冯春递上个锦囊,里面是治晕船的药方,还有……他望着素心鬓边新插的贝壳簪,还有幅未完成的《双清图》,等你绣完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