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冯春望着素心发亮的眼睛,你说,该叫《三春图》,还是《共潮生》

    蒋渔往火塘添了把海草,腾起的青烟里带着咸涩:管他什么图,能下酒便是好图。说着给冯春斟酒,两个男人的手在陶盏旁相碰,像两艘在海上相遇的船,虽航向不同,却共享过同一片月光。

    第十八回

    雪夜惊风摧旧梦

    晨光照影筑新巢

    腊月里突遭寒潮,蒋渔出海时船舵断裂,虽捡回条命,却落下腿疾。冯春得知后,竟辞去官职,在渔村盖了间砖房,说朝中多一庸官无妨,渔村少一夫子却误了菱生。素心摸着他递来的地契,见户主写着蒋渔、柳素心、冯春并列,鼻尖一酸:公子何苦……

    当年在秦淮河,你抛给我半幅素帕,冯春替她拢好披风,看蒋渔在新屋前教菱生堆雪人,如今我还给你整座渔村,不好么新屋的窗棂上,素心亲手糊了芙蓉花样的窗纸,风吹过时,与蒋渔补网的动作相映成趣,倒像幅会动的画。

    菱生在雪地里摔了跤,哭着扑向素心,却被冯春抱起,用袖子擦眼泪:小男子汉不哭,你爹爹说,海水咸,泪水也咸,不如把眼泪攒起来,换条大鱼。蒋渔听见,从怀里摸出颗光滑的鹅卵石,正是菱生昨日丢了的宝贝,孩子破涕为笑,笑声惊飞了檐角的寒鸦。

    第十九回

    碧海青天同一色

    白鸥红蓼自双飞

    三年后,渔村外的芦苇荡里,常可见到这样的场景:素心带着菱生采菱,蒋渔撑着新制的乌篷船,冯春坐在船头读书,偶尔抬头,看阳光穿过芦苇叶,在素心鬓边织出金网。公子看什么素心递上刚采的菱角,鲜嫩的绿汁染在指尖。

    看你鬓边的菱花,比当年的芙蓉更艳。冯春接过菱角,忽然发现素心的发间,不知何时别了枚玉簪——正是当年他送的那支,与蒋渔刻的木簪并排,在风里轻轻摇晃。

    远处传来商船的号角,冯春的家人又在催他娶妻,他却只是笑,指着船头的渔网:你们看,这网能捕鱼虾,能兜月光,能网住菱生的笑声,还要娶什么妻蒋渔低头补着网眼,忽然道:明日教你撑船吧,省得总晕船。两个男人相视而笑,惊起苇丛中的白鸥,双双向海天相接处飞去。

    素心望着他们,想起多年前的醉花楼,想起秦淮河的灯影,想起渔村的第一盏渔火。原来这世间最难得的,不是愿得一心人,而是三人共此灯——蒋渔的粗粝手掌,冯春的温润墨香,菱生的稚子笑闹,在时光里酿成最醇厚的酒,让她的余生,既有渔舟唱晚的踏实,又有诗书相伴的清辉。

    暮色漫来时,三人一船缓缓靠岸,菱生举着刚捕的小鱼,嚷着要给爹爹们下酒。素心看着蒋渔替冯春拍去衣上的芦苇絮,看着冯春替蒋渔揉按发疼的膝盖,忽然明白,有些情分,早已超越了男女之爱,是岁月织就的网,是时光酿成的酒,是无论潮起潮落,都稳稳托住彼此的岸。

    金陵柳氏女嫣然,本系书香闺秀,因罹家难,误落烟花之地。姿若芙蓉承露,才比谢女咏絮,逢应天冯生春,以诗笺订盟,以香囊寄心,原拟双清共守,不意门第相妨,风波陡起。既而投江遇救,为渔夫蒋渔所拯,更名素心,隐于渔村茅舍,织网补衣,渐谙烟火真味。

    冯生情痴,遍寻江海,终得重逢,见其鬓边野茉代芙蓉,掌心粗茧换丹蔻,虽痛彻前盟,却喜得安然。蒋渔讷于言辞,而胸藏暖日,渔网为笺,渔火作墨,默默织就半生安稳。于是三檐共烛,两桨同波:朝则冯生课子《千文》,蒋渔理网滩头;暮则素心调和羹汤,三人围炉话旧。秦淮河灯影与渔村潮声相和,文人墨香共渔夫盐味同酿,竟成一段芙蓉开两色,双网共潮生之奇谭。

    其间或有雨打芭蕉之愁,雪压茅檐之困,然菱姑笑闹于侧,稚子绕膝于前,终化百炼钢为绕指柔。盖闻情之所钟,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半江芙蓉两心知简介 >半江芙蓉两心知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