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但她没有时间沉溺在这种情绪里。她深知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多重,唯有拼命学习,才能改变命运,才能对得起父亲的期望和母亲的付出。
大学五年,王秀芳活成了一部不知疲倦的学习机器。她每天只睡五个小时,凌晨五点半准时出现在自习室,晚上十一点半最后一个离开图书馆。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一本本厚厚的专业书,被她翻得起了毛边,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笔记。她像一块海绵,疯狂地吸收着医学知识,每一个知识点都恨不得刻进骨子里。
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也为了赚取生活费,她申请了国家助学金,同时利用课余时间疯狂兼职。在食堂打过饭,在图书馆整理过书籍,发过传单,做过家教。后来,为了更贴近专业,她开始去学校附近的社区医院和一些小诊所找夜班兼职,大多是协助护士做些基础护理工作。
正是在这些琐碎而辛苦的兼职中,王秀芳磨练出了超乎常人的耐心和动手能力,尤其是静脉穿刺技术。或许是因为从小干农活锻炼出的稳定双手,或许是她骨子里那股不服输的韧劲,她总能又快又准地找到那些连老护士都头疼的困难血管。久而久之,带教老师和一些老护士都开玩笑地叫她人肉B超,遇到特别难扎针的病人,都会喊她去试试。
这份小小的特长,给了她在专业领域最初的自信。然而,这份自信,在面对某些同学的排挤时,又显得那么脆弱。
有一次小组讨论,她用带着口音的普通话阐述自己的观点,一个家境优越、打扮时髦的女同学直接打断她,皱着眉头说:王秀芳,你能说慢点吗你这口音我听着费劲。周围传来几声低低的窃笑。
王秀芳的脸瞬间涨得通红,后面的话再也说不出来。那天晚上,她躲在宿舍楼顶,看着远处城市的璀璨灯火,第一次感到了深深的孤独和委屈。她拿出手机,看着那张模糊的锁屏壁纸,冰冷的愤怒渐渐压过了委屈。她对自己说:王秀芳,别哭。口音算什么技术才是硬道理。等你成了最厉害的护士,看谁还敢笑话你!
逆境没有打垮她,反而磨砺出她更加坚韧的性格。她默默承受着一切,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学习和实践中。她知道,只有不断地向上攀登,才能摆脱过去的阴影,才能靠近那个闪耀着理想光芒的目标。
(三)
济世门前闻做题
时间来到2022年夏天。五年寒窗苦读,王秀芳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本科学业。紧接着,便是决定她未来职业道路的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这场考试,对她而言,不仅仅是一场资格认证,更是她证明自己、敲开顶级医院大门的唯一机会。
备考的那几个月,她几乎住在了图书馆。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做题、背书、复习笔记。当成绩公布的那一刻,她看着电脑屏幕上那个全国排名前1%的标注,激动得双手颤抖,眼泪不受控制地流了下来。
这份成绩,是对她五年艰辛付出的最好回报,也为她赢得了通往梦想殿堂的入场券——京华市实力最强的三甲医院,济世医院胸外科的录用通知。
京华,中国的首都,一个繁华到让她目眩神迷的超级都市。济世医院,更是这座城市医疗高地的象征,是多少医护人员梦寐以求的工作殿堂。当王秀芳拖着一个旧皮箱,背着那个绣着医者仁心的帆布包,站在济世医院巍峨的大楼前时,她的心情复杂到了极点。既有梦想成真的激动,也有对未来的忐忑不安。
她深深吸了一口气,努力挺直了有些单薄的脊背,走进了这座即将承载她职业理想的白色巨塔。
报道、填表、领取工牌和制服……一切流程都在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着。当她拿着崭新的护士服,走进宽敞明亮的更衣室时,里面已经有几个年轻护士在换衣服,她们说笑着,讨论着最新的化妆品和周末的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