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退开。

    宋焘注意到侍女们的灯笼里跳动着幽蓝火焰,照亮路面显现出无数挣扎的人脸。白额马踏着这些扭曲面容前行,每落一蹄,就响起细微惨叫。

    这些都是阳间口蜜腹剑之徒。提灯女子头也不回,舌根被拔了钉在黄泉路上,专垫贵人马蹄。

    宋焘胃里一阵翻腾。穿过九重朱门后,眼前突然大放光明。三十六根盘龙金柱撑起琉璃穹顶,殿上坐着十余位神官,或青面獠牙,或宝相庄严。最中央红脸长髯者丹凤眼微睁,手中青龙偃月刀嗡鸣不止——正是关圣帝君。

    考生就位。檐下忽然出现两张紫檀案几。先到的蓝衫书生正向宋焘拱手,眉间一点朱砂痣红得妖异。两人并肩而坐时,宋焘嗅到他身上有股奇特的檀腥味,像是香火与血混合的气息。

    关帝刀尖轻点,空中飘落素绢考题。宋焘展开一看,八字如刀:一人二人,有心无心。

    这...蓝衫书生额头沁汗。

    莫非是《论语》三人行章宋焘摩挲着狼毫笔杆,突然想起去年在书院古柏下的辩论。那时云襄来送新采的草药,听他与人争辩善念本源,掩口轻笑间说:宋公子可知药分三品上品养神,中品养性,下品治病。行善若只求果报,便是最下乘了。

    笔锋突然自己动了起来。宋焘惊觉手腕被无形之力牵引,墨迹在纸上蜿蜒成文: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最后一笔落下,殿上金钟自鸣。

    关帝抚髯颔首,左侧白面神官却拍案厉喝:狂妄!按此说,我辈神明赏善罚恶岂非多事

    且慢。一位峨冠博带的神明拾起考卷,此子深得《道德经》上德不德三昧。譬如天地生养万物,何尝求过回报

    争论间,宋焘注意到蓝衫书生正偷偷改写文章。那人袖中滑出支金笔,笔尖沾的竟是额间朱砂。写完后纸面泛起血光,隐约可见忠孝节义四字浮凸如浮雕。

    时辰到!两篇文章同时飞上神案。

    诸神传阅时,蓝衫书生的考卷突然自燃,灰烬中飞出无数血色蝴蝶。关帝挥袖震散蝶群,声如洪钟:张某以心头血书媚神之文,当罚!蓝衫书生惨叫倒地,胸口裂开血洞。

    宋焘正要搀扶,却被一股柔力托起,径直送到神案前。河南缺一城隍。关帝目光如电,汝可愿往

    宋焘耳边嗡鸣。城隍乃阴司要职,掌生死簿,断阴阳案。他忽然想起母亲冬日里咳血的场景,老人家用枯枝般的手指为他掖被角的温度。

    学生...宋焘伏地叩首,青砖上溅开泪花,老母七旬,无人奉养...殿上哗然。

    白面神官冷笑:阴阳有序,岂容私情关帝却抬手止住喧哗。有位帝王冕旒的神明翻开玉册,长须文吏随即禀报:查宋母王氏,阳寿当终在九年后的腊月初八。

    不妨令张生摄篆九年。关帝话音落下,蓝衫书生伤口瞬间愈合,届时再行交接。

    宋焘抬头时,正对上张生怨毒的眼神。那人嘴角却扬起诡异笑容,用口型说了三个字。还未辨清,关帝已降下法旨:宋焘即赴阳间侍母,九年后来此赴任。

    data-faype=pay_tag>

    离殿时张生追来,递上一方雪帕。上面墨迹淋漓,是首七律:

    黄泉碧落两相迎,谁辨生前身后名。

    有花有酒春常在,无烛无灯夜自明。

    九载权代城隍印,一朝还报知己情。

    莫道阴阳隔生死,且听风雨共鸡鸣。

    宋焘正待询问,张生突然将他推上马背。白额马长嘶跃起,酆都城在视野中急速缩小。最后所见是张生站在望乡台上,竟穿着城隍官服向自己遥遥作揖。

    公子公子!熟悉的女声将宋焘惊醒。他发现自己躺在棺椁中,云襄正用银针扎他人中。母亲哭嚎着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遨游阴阳,新城隍大人简介 >遨游阴阳,新城隍大人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