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透了心的地方。

    就在我收拾好简单的行李,准备默默离开这个是非之地时,口袋里的手机突然响了起来。是一个陌生的号码。

    我犹豫了一下,还是接了。

    喂,请问是徐铭先生吗电话那头传来一个沉稳的中年男声。

    我是,请问您是

    你好,我叫吴远,是隔壁古镇工艺美术协会的会长。对方的语气很客气,徐先生,我关注你和你做的事情很久了。你在镇政府会议上的发言,还有你那些关于数字技术和传统工艺结合的想法,我非常认同。

    我的心跳漏了一拍。

    我知道你现在可能遇到了一些困难,吴会长继续说道,如果你不介意的话,我想邀请你来我们古镇看一看。也许,这里有新的可能。

    我握着发烫的手机,指尖因为用力而微微颤抖。窗外依旧是灰蒙蒙的天,但这一刻,我仿佛在无边的黑暗中,看到了一丝极其微弱的光。

    04

    古镇新生

    挂断吴会长的电话,那句也许这里有新的可能像一根救命稻草,在我几乎溺毙的绝望中,重新点燃了一丝微弱的火苗。没有犹豫,我简单收拾了行李,把那些还能用的设备小心打包,用仅剩的一点积蓄租了辆小货车,离开了那个让我心碎成渣的小镇。

    货车驶入隔壁古镇的地界,摇下车窗,空气中同样飘散着淡淡的木料清香,但似乎少了几分陈腐,多了几分清冽的活力。街道两旁是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青石板路被岁月磨得光滑,店铺里传出叮叮当当的敲击声,却不显得嘈杂,反而透着一股生机勃勃的忙碌。

    路过的行人,看到我这个陌生面孔和车上的设备,投来的目光大多是好奇,带着善意的打量,没有家乡那种看怪物似的审视和疏离。几个坐在廊檐下喝茶的年轻人,看到我车斗里的3D打印机外壳,甚至还指指点点,小声议论着,眼神里闪烁着兴奋。

    我感到胸口那块被家乡冰封许久的大石,悄悄松动了一些。一种久违的、近乎陌生的轻松感,像暖流一样慢慢淌过四肢。

    按照吴会长给的地址,我找到了镇中心的工艺美术协会。那是一座古朴的两进院落,门口挂着一块褪色的木匾。吴远会长早已等在门口,他看起来五十多岁,穿着一身熨帖的靛蓝布褂,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眼神却很亮,透着一股开明和睿智。

    徐铭先生,一路辛苦了!他伸出手,紧紧握住了我的手,掌心温暖而有力,快请进,我泡了今年的新茶。

    没有过多的寒暄,落座之后,吴会长亲自给我斟茶,开门见山:小徐啊,不瞒你说,你们镇上的事情,我多少听到了一些风声。那些老观念,唉,有时候真是害人不浅。

    我苦笑了一下,不知如何回应。

    但我看了你的一些资料,听了你在会议上的发言录音,他放下茶杯,目光灼灼地看着我,你那个数字技术辅助传统工艺的想法,我觉得非常好!非常有远见!

    他的认同,像一股暖流,瞬间冲散了我心中积压已久的郁结和委屈。我几乎是倾诉般地,将我的理念、遭遇的困境、技术上的细节,以及对未来的设想,毫无保留地向他讲述。

    吴会长一直安静地听着,时而点头,时而蹙眉深思。等我说完,他沉默了片刻,然后重重一拍大腿:我就知道我没看错人!传统手艺要活下去,不能光守着老祖宗的东西,还得往前看,得拥抱新东西!我们古镇,尤其是年轻一辈,对外面的世界,对新技术,渴望得很呐!

    我们从午后一直聊到傍晚,又从傍晚聊到深夜。从木雕工艺的历史传承,聊到3D扫描的精度,从榫卯结构的奥妙,聊到网络平台的推广。吴会长对传统工艺的敬畏和热爱,以及对创新变革的深刻理解,让我感到遇到了真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祖宗传的手艺,不需要你的机器!简介 >祖宗传的手艺,不需要你的机器!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