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不忘根本之意。因为我是从东方而来,所以他显现出这样的状态,目的是让见到他的人,能够生发慈悲之心。汝等这些国王,必须对他礼拜供养,不可有丝毫的退转之心,如此自能获得修行的成果。

    当时,还有九十六种外道,比如郁遮罗外道、差法智男富外道等等。这些外道之人,有的是男身,有的是女身,有的似人却又并非人类,他们拥有一些奇异的能力,能够做出种种魔事。他们常常运用这些能力,迷惑众人,让人们舍弃自身的性命、财物以及男女之情,还声称这样做能够得到过去未来的诸多果报。甚至使得一些国王帝主也倾心相信他们的邪说,从而迷乱了国家的政事,背离了清静之道。一旦执着于这些外道之法,就会生出傲慢之心,他们用各种虚假的言辞和手段欺骗世人,惑乱了真正的大道。

    老君神情严肃,对尹喜及诸弟子说道:我离去之后,这些外道之法将会在世间广泛传播,甚至会蔓延到那东方的华夏之地。他们所行的这些邪法,危害极大。汝等应当留在此地,以浮屠之法去教化他们,引导他们进入不二法门,断除一切邪障。

    尹喜等人恭敬地领命。此后,他们运用老君所传授的法门和智慧,耐心地与这些外道之人周旋。经过一番努力,终于将这些外道一一感化。那些外道之人剃除了须发,身着乌衣,赤着双足,彻底摒弃了以往迷惑众人的幻术,归入了正道。

    这一切,正是老君慈悲为怀的体现,他以无上的法力和智慧,教化了诸国众生,让正道得以弘扬。然而,老君和尹喜等人的使命还远未结束,他们在这之后又会遭遇怎样的事情呢是会有新的挑战降临,还是会有更多的机缘出现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3

    孔子问礼仰圣德

    上回书说到太上老君凭借着无上的神通和慈悲之心,在流沙之地教化诸国和外道,使得正道得以弘扬,众生得闻妙法。而今日,咱便将话锋一转,来讲讲那春秋时期孔子问礼于老聃,以及西汉年间河上公显化传经旨的精彩故事。

    先来说说孔子问礼之事。孔子,乃春秋时期鲁国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他一生周游列国,传播自己的学说和思想,门下弟子众多,被誉为

    至圣先师。孔子曾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

    在他心中,老聃(即太上老君在人间的化身之一)博古通今,对于礼乐的根源有着深刻的理解,对道德的归宿也洞若观火,实乃世间少有的圣人,自己理当向他虚心学习。

    于是,孔子怀着一颗崇敬和求知的心,从鲁国出发,不辞辛劳地前往周地。他还邀上了南宫敬叔一同前往,想着多一个人也能多一份见识和照应。经过漫长的旅途,他们终于抵达了周地。

    到了周地之后,孔子一刻也没有闲着。他先是恭敬地向老聃请教关于

    礼

    的学问。在那个时代,礼

    可是维系社会秩序、规范人们行为的重要准则。老聃见孔子如此好学,便耐心地为他讲解,从礼的起源、发展,到礼在社会生活中的具体应用,都一一阐述,孔子听得如痴如醉,不时地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见解,老聃也都悉心解答。

    除了问礼,孔子还向苌弘请教音乐方面的知识。苌弘在音乐领域造诣颇深,孔子与他交流探讨,了解了古代音乐的演变、音律的奥秘以及音乐在教化人心方面的作用。此外,孔子还游历了郊社之所,仔细考察了明堂的制度和庙朝的法度。这些地方都承载着古代的礼仪和文化,孔子通过实地考察,对周朝的文化制度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认识。

    这一番经历下来,孔子感慨万千,他不禁说道:吾乃今知周公之圣,与周之所以王也。

    意思是说,直到现在他才真正了解周公的圣明,以及周朝能够成就王业的原因。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混元圣迹简介 >混元圣迹目录 > 第一章